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同屬一中”才是“九二共識”的本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19 00:18:36


洪秀柱主張“一中同表”
  中評社╱題:“兩岸同屬一中”才是“九二共識”的本意 作者:章念馳(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

  •人們只知“九二共識”,不知“兩岸同屬一中”,讓人們忘記了“九二共識”的本意,忘記了“九二共識”所代表的“同屬一中的認同”和“中國人的身份認同”,忘記了兩岸關係的根本任務是“實現統一”與“民族復興”。

  •“九二共識”確實有不嚴謹之處,尤其“一中各表”,給“一中一台”、“兩個中國”、“台獨”等表述提供了空間,引來很多爭議,尤其兩岸關係越緊密,“一中各表”的危害性就越大。所以汪道涵會長當年曾說:“‘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將來會引來大麻煩。”

  •國民黨更在意的是“一中各表”。因為這中間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可以避免被“一中”吃掉,可以用以“自保”。

  •我們一貫主張“‘九二共識’可以討論,‘一個中國’不容討論”。蔡英文沒有找到與我們的政治聯接點,不等於民進黨永遠沒有人能找到與我們的政治聯接點。兩岸是不能分割的,是相互需要的,台灣必須也必然能找到與我們“同屬一中”、“共同發展”的聯接點。

  台灣再度政黨輪替後,兩岸呈現的政治生態,與2000年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後的政治生態完全不同了,它的焦點不再是“三通”、“一中”、“公投”、法理等……“統獨”、族群、省籍之爭,而變成了環繞“九二共識”的一場混戰;變成了有沒有“九二共識”、承認不承認“九二共識”、要不要“九二共識”的爭論。民(進黨)與共(產黨)之間之爭是接受不接受“九二共識”;國民黨內部爭論的是“九二共識”應“一中各表”,還是應“一中同表”;中美之間爭論的是有沒有“九二共識”,它是一種“事實”,還是一種“精神”?複雜的兩岸關係似乎被簡化成了一個符號,變成對這個符號要與不要的取捨。長此以往,人們只知“九二共識”,不知“兩岸同屬一中”,讓人們忘記了“九二共識”的本意,忘記了“九二共識”所代表的“同屬一中的認同”和“中國人的身份認同”,忘記了兩岸關係的根本任務是“實現統一”與“民族復興”,這對年輕一代尤為不利。

  “九二共識”的來歷與內涵

  什麼是“九二共識”?這是24年前的歷史產物。當時李登輝接替蔣經國主政,他為了鞏固政權,推動“憲改”,制訂了《國統綱領》,成立了“國統會”,組建了“海峽兩岸交流基金會”(“海基會”),儼然以國民黨的“正統”自居,還制定了《兩岸關係條例》,將兩岸關係定位於“一國兩區”,高舉著“一國”與“統一”兩面大旗。因為當時兩岸鬥爭的焦點是誰代表中國,誰統一誰,所以台灣當局率先提出了《國統綱領》,率先成立了“國家統一委員會”,求統姿態似乎比大陸還積極。這就是1992年的歷史背景。

  兩岸自1987年11月開放“探親”之後,兩岸交流交往自此而始,從而衍生了許多相關問題。“海基會”成立,首要任務是要解決怎麼交流交往,這需要與大陸協商,制定各種規章制度。大陸也相應成立了“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海協會”),其使命也是處理兩岸“兩會”間的“功能性與事務性”問題,而不是政治性的。所以“汪辜會晤”只討論經濟性、事務性的問題,而不涉及政治議題,更不涉及什麼是一個中國、誰代表一個中國、一個中國的內涵等問題。1992年對兩岸來說,“一個中國”根本不是一個問題,雙方都認同自己是中國的一部分,因此“海基會”才會說:“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這就是台灣版的“九二共識”——都堅持一中,都謀求統一,但對一中的內涵,認知各有不同,姑且不作深入討論,允許“一中各表”。“海協會”回應說:“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這就是大陸版的“九二共識、各表一中”。 

  “九二共識”反映了1992年海峽兩岸雙方都還是認同自己是中國的一部分,都還是追求統一,這不僅是“歷史事實”,是“求同存異”的精神,更是“兩岸同屬一中”的政治基礎。我們尊重“九二共識”就是珍惜這政治基礎。我們應該知道,1992年的兩岸關係“一個中國根本不是問題,兩岸怎麼交流是個關鍵問題,”而到了1995年以後,李登輝的“兩國論”,改變了兩岸政治基礎,於是兩岸變成了“交流交往不是問題,一個中國成了問題”。兩岸關係出了大問題。瞭解這段歷史是十分重要的。

  不瞭解這一段歷史,就無法瞭解“九二共識”的真正內涵。但今天很多人對這段歷史不瞭解,於是就在表面的文字上大做文章,讓“九二共識”變成了一個爭議不休的問題,完全背離了“九二共識”的初衷,成了“有沒有‘九二共識’之爭”、“‘一中各表’與‘一中同表’之爭”、“‘九二共識’與‘求同存異’之爭”……?有人甚至質疑這樣重大的共識為什麼僅僅只是“口頭共識”?“九二共識”有沒有“入法”……?逐漸背離了“九二共識”原旨。

  有鑒於歷史的原因,“九二共識”確實有不嚴謹之處,尤其“一中各表”,給“一中一台”、“兩個中國”、“台獨”等表述提供了空間,引來很多爭議,尤其兩岸關係越緊密,“一中各表”的危害性就越大。所以汪道涵會長當年曾說:“‚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將來會引來大麻煩。”大陸基本上也不說“九二共識”,不想被拖入“一中各表”的口水戰中,這都是史實。但到了2005年,在野的國民黨由連戰率隊來訪大陸,舉行了“胡連會”,達成了五項“願景”,連戰重拾了“九二共識”,以示與陳水扁的區別。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馬英九貫徹“胡連會”達成的共識,決定以“九二共識”作為兩岸“和平發展”的“政治聯接點”,於是“九二共識”復活了。大陸當局也接受了下來。

  在馬英九執政的八年中,“九二共識”成了兩岸的政治聯接點,但不等於說“九二共識”是完美無缺的,要靠“九二共識”使兩岸回到1992年狀態,談何容易。要讓民進黨加以接受,更何其不易。民進黨利用“一中各表”,抵消了兩岸許多成果,如“習馬會”就被“一中各表”完全扭曲了。所以島內才會出現“一中同表”的政治訴求,這決不是洪秀柱等人的“親中”主張,而是有政治遠見的。

  環繞“九二共識”引發的爭議

  2008年,民進黨八年執政,以慘敗告終;但馬英九的八年執政也政績不佳,讓民進黨又再度執政。這個勝利來得太容易,所以民進黨並沒有好好反省與改造,也沒有轉型。重新執政的民進黨一點也沒有向“九二共識”的“一中原則”靠攏的動力。傲慢的民進黨讓大陸無法吞下這苦果,儘管蔡英文說了許多似乎很接近“九二共識”的話,說九二年似乎有這“歷史事實”,存在“求同存異”的“精神”,取得過“多項共識”,她表示“理解”,並提出了她會在“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相關法律下處理兩岸事務。美國對此表達了“滿意”,認為民進黨作了“很多努力”了,要大陸也要有“新思維”。事實上,蔡英文明確指出她執政的原則是“必須尊重民主原則和人民的意願”,要保留台灣人民的“自決權”;她打著“民意”而不接受“九二共識”,所以她根本不會接受“九二共識”,更不會接受“兩岸同屬一中原則”。她口口聲聲要“維持現狀”,事實上是無處不在的“去中國化”,強化“台灣是事實主權國家觀念”。幾個月來,兩岸關係越來越冷,她只是在玩一些文字遊戲,能讓大陸民眾信任嗎?美國實在是低估了大陸的智慧。

  美國是怎麼看“九二共識”?美國最著名的台灣問題專家任雪麗說:“對中國大陸而言,‚九二共識‘意味著台灣承認大陸有關‚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觀點;而對於台灣政府來說,‘九二共識’的意義在於大陸願意接受台灣對‘中國’有自己的理解。‘九二共識’只是在雙方政府對外方的觀點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情況下才能繼續存在”,“在馬英九在任期間,台灣和大陸政府以‘九二共識’來遮蓋雙方立場的巨大分歧”。而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薄瑞光乾脆說:沒有“九二共識”,他也沒有聽汪道涵與辜振甫說過“九二共識”。他們舉例李登輝說,“李登輝也從來沒有承認‘九二共識’。”

  跟民進黨持有不同立場的國民黨,他們更在意的是“一中各表”。因為這中間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可以避免被“一中”吃掉,可以用以“自保”。而國民黨中有“一中”與“統一”意識的有識之士,意識到“一中各表”中存在的陷阱,會讓兩岸關係永遠難以走到一起,所以提出了“一中同表”。但他們遭受到國民黨中“本土派”的強烈不滿,他們堅持“一中各表”,由此引起了“內訌”。

  從2016年“1·16”蔡英文當選,到“5·20”就職,乃至今天,我們給蔡英文就一個選擇——即“要”還是“不要”“九二共識”?複雜的兩岸關係被簡化成一個符號的選擇。任雪麗說:“即使蔡英文在她的就職演說中背誦‚九二共識‛這一神奇的咒語”,兩岸關係就會晴空萬里了嗎?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嗎?她說:在今日台灣,“很少有人像大陸政府一樣理解‚九二共識‛——即承認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概念的中國的一部分”。所以我們要的不是抽象的被扭曲的“九二共識”,而是要清楚地回到“兩岸同屬一中”,這個概念不能被替換掉。

  找尋兩岸新的政治聯接點

  一個“九二共識”引發了這麼大的爭議,何況它又不是一把“萬能鑰匙”。要解決兩岸“同屬一中”之爭,簡單地去守住24年前的“共識”,似乎有點“刻舟求劍”。我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僅僅為了得到一個並不完美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嗎?這會為今後留下更大隱患,似乎不值。我們應該直接、理直氣壯地公開追求“兩岸同屬一中”與“共同振興”的目標,或者我們另外去尋求更符合“一中原則”的新共識。我們一貫主張“‘九二共識’可以討論,‘一個中國’不容討論”,我們應仍然秉持這態度。蔡英文沒有找到與我們的政治聯接點,不等於民進黨永遠沒有人能找到與我們的政治聯接點。兩岸是不能分割的,是相互需要的,台灣必須也必然能找到與我們“同屬一中”、“共同發展”的聯接點。

  我們與國民黨可以繼續維繫“九二共識”,我們更應旗幟鮮明地支持“一中同表”,賦予“九二共識”新的生命力。

  我們與民進黨如果無法找到“兩岸同屬一中”的政治聯接點,就應該堅決與他們鬥爭到底,決不交往,決不給予任何空間。如果蔡英文不願接受國民黨認同的“九二共識”,但她若能從“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關係條例”中繼續走下去,找到“兩岸同屬一中”的新共識,我們不妨予以鼓勵與肯定,走出一條雙贏之路。

  總之,我們應該跳出“九二共識”的“怪圈”,回歸其本意。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7年2月號,總第230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