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新對抗階段兩岸青年交流:阻力與目標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11 00:45:36


兩岸青年交流的核心目標是維護共同的“中國認同”
  中評社╱題:“新對抗階段兩岸青年交流:阻力與目標” 作者:郭震遠(北京),中國海洋大學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教授

  •大力推進“教育台獨”、“文化台獨”的目的,與李、扁完全一致,都是企圖改變台灣民眾、社會的國家認同,即企圖以“台灣是獨立的主權國家”的認同,取代傳統的“中國認同”。

  •就台灣青年的統“獨”取向而言,筆者總的判斷是,“兩頭小中間大”,即明確有“支持統一”或“支持台獨”取向的都是少部分;其餘的大部分台灣青年並沒有明確、穩定的統“獨”取向,甚至基本不關注統“獨”問題。

  •未來時期大陸經濟–社會轉型的發展新階段,將給兩岸青年帶來更多的發展新機遇。

  促進兩岸青年交流,是大陸對台工作中具有特殊意義的一項重要內容,歷來受到大陸方面的重視。2016年11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時強調指出,“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要為兩岸青少年教育成長營造良好環境,鼓勵他們早接觸,多交往,增進親情,瞭解我們大家庭,認同我們的美好家園。我們將研究出台相關政策措施,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多便利。”這充分顯示了,在兩岸關係進入新階段時,大陸對於進一步促進兩岸青年交流的高度重視。

  現在,兩岸關係進入了以新對抗為主要內涵的新階段。進一步促進兩岸青年交流,將面臨新挑戰。十分必要對一些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得出相應結論,為有效應對挑戰,進一步促進兩岸青年交流,提供有力支撐。

  兩岸關係對兩岸青年交流的挑戰

  從現在至少到2020年,兩岸關係將一直處於以新對抗為基本內涵的階段。兩岸青年交流作為兩岸關係,特別是兩岸交流的重要部分,將面臨兩方面重要挑戰。其一,兩岸新對抗對兩岸青年交流負面影響及其挑戰;其二,如何把握同一時期,大陸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給兩岸青年以及兩岸青年交流帶來重大機遇的挑戰。未來時期,兩岸青年將共同面對這些挑戰。

  1、兩岸進入新對抗,兩岸青年交流環境惡化、複雜化,對交流形成嚴峻挑戰。

  歷史表明,兩岸關係歷來是兩岸青年交流的最重要影響因素。兩岸關係高度緊張時,例如1988年之前兩岸軍事對抗時期,以及李登輝、陳水扁執政後期,兩岸嚴重對抗,導致兩岸關係高度緊張,兩岸青年交流或者完全不存在(1988年之前)、或者很少並障礙重重(李、扁執政後期);兩岸關係明顯改善時,即2008年5月到2016年5月,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時期,兩岸青年交流得以蓬勃發展,規模和人數迅速擴大、增多,層次和形式大為提高、豐富,都達到前所未有程度,是1949年以來兩岸青年交流的最好時期。

  2016年5月以後,蔡英文開始在台灣執政。事實顯示,兩岸關係已再度陷於對抗,但不是李、扁時期兩岸對抗的簡單再現,而是對抗內涵不變,同時具有新形式、新特點的新對抗。不僅蔡堅持拒絕接受九二共識,決定了在其執政下兩岸關係的對抗內涵,而且蔡以強化“台灣的獨立主權國家地位”為執政目標,以鞏固台灣島內“台獨”基礎為施政主軸,在台灣島內全面推進“台獨”色彩濃厚的經濟、社會、教育、文化、防務政策和人事安排,以及積極爭取台灣“國際空間”的對外政策。顯然,台灣的“台獨”化正全面、加速推進。但同時,從競選後期直到執政後,蔡一直聲稱“不挑釁”大陸,並一再宣揚對大陸“釋放善意”、“維持現狀”。實際上,只對兩岸關係的細枝末節,主要是稱謂問題做了一些姿態。因此,雖然表面上兩岸關係還沒有達到李、扁執政後期的嚴重對抗程度,但實際上嚴重的對抗正在積累,危機不斷加深,這就是兩岸關係的新對抗。

  兩岸關係的新對抗,本質是兩岸統“獨”對抗,是在某些和平假象掩飾下的兩岸統“獨”對抗,是兩岸關係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與此前八年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時期比較,兩岸青年交流面臨明顯惡化、複雜化的環境。雖然目前蔡當局還沒有對兩岸青年交流明確予以限制,但兩岸對抗的氣氛日漸濃重,已經對兩岸青年交流產生明顯不利影響。2016年9月大陸赴台就讀學生人數大減,就是重要徵兆。可以預料,面對由於新對抗而惡化、複雜化的兩岸關係,兩岸青年交流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在下滑大趨勢中,保持並促進兩岸青年交流。

  2、蔡當局大力推進“文化台獨”、“教育台獨”,妄圖改變台灣青年的國家認同。兩岸青年維護共同“中國認同”,是兩岸青年交流面臨的新的嚴重挑戰。

  李、扁執政期間,就已經運用公權力推進“教育台獨”、“文化台獨”。主要是,通過修改教科書和其他手段,大肆宣揚“台獨史觀”、“台灣主體意識”等“台獨”理念,企圖在“去中國化”的基礎上實現“台獨”。李、扁大力推進“教育台獨”、“文化台獨”的行徑,造成了嚴重後果,對台灣青少年的毒害尤為明顯。2014年4月的反服貿學運,以及2015年8月反“微調課綱”運動的頭面人物,都是在李、扁執政時期接受的中小學教育,就是最直觀的證據。

  蔡執政完全繼承了李、扁大力推進“教育台獨”、“文化台獨”的衣缽,而且還有重要的新發展。筆者在2016年12月的“中國評論”撰文指出,蔡大力推進“教育台獨”、“文化台獨”,在理念和行動兩方面都有所發展。在理念方面,蔡不僅明確把推進“教育台獨”、“文化台獨”作為其“和平台獨”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傳統的“台獨史觀”、“同心圓史觀”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所謂的“台灣文化多元文化融合論”。這一論調在尊重“多樣化”的旗號下,不僅通過把中華文化與“原住民文化”,甚至與“荷蘭文化”、“日本文化”等同,以此否定中華文化在台灣的主體地位,而且通過宣揚所謂的“台灣文化是多元文化融合的文化”,企圖“塑造”台灣“獨特的文化材質”,實際就是“台獨文化”。在實際行動方面,蔡執政伊始就不遺餘力地推進“教育台獨”、“文化台獨”。蔡不僅任命“台獨”分子為教育、文化部門負責人,通過他們推進“教育台獨”、“文化台獨”,例如撤銷“微調課綱”等,而且通過重大活動宣揚所謂的“台灣文化多元文化融合論”,例如“520就職典禮”,以“台灣之光”為名的大型文藝表演;以“轉型正義”為名的所謂“向原住民道歉”的宣揚“原住民史觀”等。

  蔡大力推進“教育台獨”、“文化台獨”的目的,與李、扁完全一致,都是企圖改變台灣民眾、社會的國家認同,即企圖以“台灣是獨立的主權國家”的認同,取代傳統的“中國認同”。但蔡通過宣揚“台灣文化的多元文化融合論”,來達到這一目的卻更具欺騙性,尤其對青年人更是如此。這一論調明顯利用、迎合青年人對“多元化”的崇尚,甚至盲目追求,以售其奸。蔡認為可以在阻力最小化的狀態下,達到改變台灣民眾,首先是改變青年人國家認同的目的。

  雖然蔡從競選後期開始,一直聲稱“不挑釁”大陸,但其執政後在台灣島內極力強化“台獨”基礎,實際上已形成兩岸統“獨”對抗台灣島內化的明顯態勢。現在和未來時期中,兩岸國家認同對抗的激化已是必然之勢。可以預料,在當前和未來時期中,兩岸青年交流將一直是大陸直接接觸台灣青年人的主要途徑,也正是在國家認同問題上,與“台獨”勢力爭奪台灣青年人的主要平台。如何爭取贏得勝利,將是兩岸青年交流面臨的嚴峻挑戰。

  3、大陸實現經濟–社會轉型,進入發展新階段,兩岸青年共同參與大陸新發展,分享發展紅利,是兩岸青年交流面臨的重大新機遇和新挑戰。

  中共十八大以來,大陸積極推進經濟–社會轉型,進入了發展新階段。與上一世紀八十、九十年代和本世紀初大陸的高速發展階段比較,新發展階段以科技創新,而不是消耗大量資源為發展的基本動力;以經濟–社會結構優化、民眾福祉的持續提高,而不是以只追求經濟規模擴張和增長速度為發展目標。這是全新的發展模式,推進這一模式將給兩岸民眾,首先是兩岸青年帶來重大發展機遇和豐厚的發展紅利,但同時也將帶來重大挑戰。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