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論述:發展與困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01 15:05:43


蔡英文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的表述,已顯示其基本態度難以撼動。
  中評社╱題:“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論述:發展與困境” 作者:柳金財(台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蔡英文的就職演說固然無法改善兩岸僵局,國慶演說僅是維持基調想必也是難以發揮作用。這可能也會導致大陸當局不再冀望民進黨政府,進而提早結束“聽其言、觀其行”階段,導致兩岸關係倒退陷入“冷和平”與“新對抗”之間。

  •兩岸係為權力不對稱的大小政經實體,互賴程度也是非對等,台灣一旦欠缺來自兩岸經貿、投資及觀光所刺激的經濟增長,其衝擊力道及受損程度恐非台灣可以完全承受。

  •蔡英文若能重新表述中華民國的歷史意涵及台灣與中國大陸關係性質,應是“芝麻開門”的關鍵之匙。

  •蔡英文當局可能步上民進黨首次執政,兩岸關係嚴重惡化的後塵,這種風險是存在且逐漸增加的。

  前言

  台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在10月10日國慶演說中,首次呼籲大陸當局應“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同時表示“只要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有利於兩岸人民福祉,什麼都可以談”。這些論述等於是把兩岸最核心難題反投回給大陸當局,要求“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現今大陸當局認為1949年後在政府繼承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已經完全繼承“中華民國政府”,在立場上最多是對台灣當局存在保持“緘默”,更遑論“默認”現今“中華民國”存在事實。

  蔡英文提出“只要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什麼都可談。對照大陸當局提出,只要接受“一中原則”、“九二共識”什麼都可談;兩岸當局分以“正視中華民國存在事實”/“接受九二共識歷史事實”為前提,各自以彼此最難接受條件要求對方,底線盡出越來越短兵相接,面臨攤牌局面。目前蔡英文當局提出兩岸協商不應設政治框架,顯然這與大陸當局明確表明只有承認“九二共識”及認同其核心意涵,始能重啟協商機制及關係正常化有所衝突。

  本文認為蔡英文當局雖提出“九二共知”想繞過“九二共識”,避免運用“那四個字”的“創造性模糊”做為重啟兩岸協商“通關密語”;但大陸當局目前並無法接受這樣的表述方式。問題是,既往陳水扁的“四不一沒有”政策尚不足以解開兩岸政治僵局,模糊化的蔡英文版“四不一沒有”政策其效果發揮更為有限。同時,蔡英文的就職演說雖表達善意,大陸當局仍視為未完成答卷;而國慶演說兩岸關係部分仍是維持就職演說基調,始終對“九二共識”採取相應不理不睬的“靜默”政策立場。

  蔡英文的就職演說固然無法改善兩岸僵局,國慶演說僅是維持基調想必也是難以發揮作用。這可能也會導致大陸當局不再冀望民進黨政府,進而提早結束“聽其言、觀其行”階段,導致兩岸關係倒退陷入“冷和平”與“新對抗”之間。職是之故,兩岸必須自我克制與保持理性,持續互釋善意與展現政策彈性,始能規避降低雙方衝撞及對立風險。

  蔡英文兩岸政策論述:新四不一沒有

  無可否認,相較於以往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的兩岸論述,表達多項善意及彈性,但仍未符合大陸當局及不少台灣民眾期許。首先,改變傳統稱呼“中台關係”為“兩岸關係”,稱“中國”為“中國大陸”。這顯示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間的國際關係,而是一國內部特殊關係;但是蔡英文又不公開直接表述兩岸關係性質為非國與國關係。其次,表明維護“中華民國”領土與主權,可解釋成兩岸領土與主權重疊;表明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事實上,“中華民國憲法”實隱含“憲法一中”原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制訂係基於“一國兩區”概念,分為“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這完全符合“兩岸一國”、“兩岸一中”意涵。蔡英文演說詞有此政治隱喻,但又欲言又止。

  基本上,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論述在國慶演說中,仍維持就職演說的基調,並未正面回答“九二共識”這答卷。蔡英文提出正視“中華民國”,用“中國大陸”取代先前“中國”稱呼,重申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的承諾,及“尊重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這些固然是善意表達,也要求對岸釋放善意正視“中華民國”存在事實,顯見兩岸互動已陷入相互為難的“囚徒困境”僵局。因此,兩岸若仍是堅持彼此原則作為重啟兩岸協商溝通的預設前提,將是以政治原則劃定紅線,影響各領域實質交流。然而,兩岸係為權力不對稱的大小政經實體,互賴程度也是非對等,台灣一旦欠缺來自兩岸經貿、投資及觀光所刺激的經濟增長,其衝擊力道及受損程度恐非台灣可以完全承受。

  從9月29日民進黨黨慶公開信、10月4日華爾街日報專訪、10月6日讀賣新聞訪問,到10月10日發表國慶演說,蔡英文逐漸形成軟中帶硬的“新四不一沒有”政策,包括“前三不”是展善意:維持兩岸現狀“承諾不變”、面對共同問題“善意不變”、重回對抗老路“保證不會”;但“後一不”是表意志:表達屈服壓力“堅持不會”。另“一沒有”則是指“沒有九二共識”接受問題,認為兩岸協商不應設置政治框架前提。兩岸協商不要預設任何政治前提,這也是民進黨長期以來所持基本政治立場。

  蔡英文所提“新四不一沒有”政策,延續其所謂沒有意外、可預測性及一致性的兩岸政策;然是否不具挑釁性,則在於大陸當局如何解讀及看待“力抗中國壓力說”及堅持不接受“九二共識”。蔡英文在國慶演說重申兩岸維持現狀主張,及提出“新四不一沒有”政策,大陸國台辦批評這是“煽動對抗”。然而,台灣內部持激進訴求的時代力量卻反議,表達儘管不完全認同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基調;但提出這已非常退讓,並批評大陸當局言行粗暴及未解善意。事實上,激進的本土派勢力對蔡英文的要求,並非僅只局限於維持現狀,而是追求台灣成為正常國家。時代力量認為蔡英文當局該重新思考、調整對大陸的策略和路線。換言之,蔡英文提出維持現狀的兩岸論述,正好介於大陸當局所主張“兩岸一國”及激進勢力倡議“兩岸兩國”間。

  蔡英文靜默式的兩岸政策

  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論述較傾向於中間溫和路線,包括主張兩岸維持現狀、遵循“中華民國”現行體制,顯示不會追求法理及運用“一邊一國論”、“兩國論”衝擊兩岸現狀;提出“九二歷史事實”及“九二會談精神”,不再直接否認“九二共識”是虛構不存在,避免直接挑釁大陸當局的政治紅線;制訂“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排除納入“兩國論”定位;宣稱維護中華民國主權與領土決心,不承認南海仲裁案;依“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這些都有間接釋放“兩岸一中”、“一國兩區”意涵。

  然而,蔡英文並沒有公開接受或否認“九二共識”,及認同“兩岸同屬一國”、“兩岸一中”的核心內涵,這與大陸當局對“九二共識”的堅持形成一種目標衝突。大陸當局則重申:“'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表明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基本上,大陸當局認為蔡英文對兩岸關係性質仍持模糊態度,其兩岸政策仍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然就職演說中並無出現類似“一邊一國論”、“兩國論”及去中國化的論述;之後在世界衛生大會中自我宣稱中華台北而非台灣,展現蔡英文政府對大陸當局的善意表達及自制。

  蔡英文當局雖有釋放善意,然民共欠缺政治信任不易積累善意,有時反而被自身政策作為所銷蝕,錯過善意表達的適當機會。蔡英文對大陸方面所釋善意已經失去幾次歷史機會,這中間包括七月民進黨全代會、八月海基會董事長任命及九月民進黨黨慶、十月國慶日。蔡英文當局的兩岸政策被批評為“靜默”及“不作為”,陳水扁執政經驗歷史殷鑑不遠有其啟示及借鏡之意。無庸置疑,民進黨再度執政改變傳統兩岸關係主要為國共關係格局,一個以台灣獨立為主張訴求的政黨執政,勢必衝撞既存兩岸秩序及政經結構。首次執政時提出“一邊一國論”及正常國家運動,背離新中間路線擁抱法理獨立,民進黨當局被認為是“麻煩製造者”,引發中共與美國共管台灣。

  自蔡英文520就職演說後,至少已失去四次表達兩岸政策善意機會。蔡英文並沒有正面回應大陸當局所期待的未完成答卷,一再挑戰陸方容忍底線,刺激大陸愛國主義及民族主義情緒宣洩,尤其是網路上瀰漫非理性民粹主義,一時之間主張“武統”聲音飆揚。事實上,有幾次表善意的歷史機會之窗一再錯失。第一次是七月召開黨員代表大會,務實派提出維持現狀入黨綱案,同時激進派則提案宣稱要撤廢中華民國案。撤廢中華民國案,不僅違背“台灣前途決議文”承認“中華民國”政治立場;也有違蔡英文主張維持現狀的承諾,偏離中間路線擁抱激進台獨路線 ,難去除追求法理獨立標籤及引發大陸當局疑慮、敵意。民進黨或可藉由通過維持現狀黨綱,回應遵循中華民國憲法及現行憲政體制說,避免兩岸在民族主義、主體意識與民意表達之衝突。

  進一步言之,蔡英文在選前選後奉行維持兩岸現狀的中間路線,若無法在民進黨黨綱中加以確立,那又如何說服普遍台灣民意願意相信,蔡英文會“說到做到”信守維持現狀的政治承諾呢?維持現狀承諾是否經得起激進主義的挑戰呢?蔡英文政府應注意政府層面與政黨層面在兩岸政策上應該同步相向,而非是呈現黨政分離對立矛盾的政策論述與目標,這只會徒增爭議引發緊張對立關係。蔡英文主席僅裁示整案送黨的中央執行委員會“冷處理”,並沒有進一步組織黨綱或決議文研議小組,積極整合一黨綱與兩決議文的目標衝突。這樣看似矛盾對立目標,論者以為正符合“選票極大化”的效益,以“公投台獨黨綱”、“正常國家決議文”提供支持獨立選民的集體誘因;以“台灣前途決議文”穩住中間選民的支持。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