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折柳”送別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13 11:24:19


 
  不只民間送別流行餞飲,皇家也這樣。如唐朝,最有名的一場祖筵是玄宗李隆基於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搞的,時兵部尚書張說要去西北(朔方)巡視邊防,李隆基召集了朝中文武大臣都來與張說餞飲。唐徐知仁《奉和聖制送張說巡邊》詩說的就是這件事:“北闕紆宸藻,南橋列祖筵。”

  “折楊柳”——漢代已形成的送別風俗

  《送別詩》雲:“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古人出發前,送人者會把遠行人一直送到路口,並要折枝相送。所謂“折枝”,就是折取路邊的樹枝花草什麼的,送給遠行人,雖然是隨手之物,但“禮輕情意重”,寓意深刻。

  在春季送別,最流行的是“折楊柳”。“折楊柳”是古代社會生活中最有格調的風俗之一,這種風俗是怎麼產生的?有人從“柳”諧音“留”上分析,認為“折柳”是挽留的意思。其實這種說法欠妥,如果被送人的家不在此地,或是不歸之離別,可以這樣理解為是留對方多呆些日子,但如果對方有歸途,這樣分析就矛盾了。

  “折柳送別”風俗的形成,與時節和柳本身均有關係。柳樹是中國古老的原產樹種之一,生命力極強,插土即活,是古代行道樹的主力樹種之一,路邊河畔都可見到柳樹。古人送別親友,從路邊生機盎然的柳樹上折一枝柳條相送,就是希望遠行人能像楊柳一樣,很快適應,隨遇而安。

  折柳送別與古人的辟邪訴求也有密切的關係。對遠行親友最好的祝語是“一路平安”,但路途艱險,難免會遇到麻煩,古人認為這是邪氣侵擾,路鬼作祟,如何辟邪驅鬼?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帶上辟邪物。桃枝、柳枝等在古人眼裡皆具驅鬼功能,南北朝已有插柳辟邪風俗。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柳》引《術》稱:“正月旦,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所以,送別時折柳寓意很明白,就是祝遠行人路上平平安安。順便說一下,折桃枝不用於成人單獨出行,而用於帶孩子出行,古人迷信“鬼畏桃也”,認為桃枝對孩子的保護功能比柳枝好。

  細究“折柳送別”的最早源頭,或許在先秦。先秦時楊柳已與出行有了文學上的關聯,被賦予了一種感情。《詩經·小雅》中有一首《采薇》詩稱:“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折柳送別”流行於漢代,記錄漢代都城長安和畿輔地區地理狀況的古籍《三輔黃圖》記載:“灞橋在長安城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因為當時送人一般送至灞橋分手,其情其景往往令人肝腸寸斷,所以《開元天寶遺事》中有這樣的說法:“長安東灞陵有橋,來迎去送,皆至此橋,為離別之地。故人呼之為‘銷魂橋’。”

  南北朝時期,“折楊柳”之俗已風行各地,南方與北方都出現了以“折楊柳”為題目的詩文。如南朝,梁簡文帝蕭綱有《折楊柳》:“楊柳亂成絲,攀折上春時……”在北朝,則有《折楊柳歌》(其一):“遙看孟津河,楊柳鬱婆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