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國有可移動文物“家底”查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09 22:29:02


  中評社北京4月9日電/近日,國家文物局舉行新聞發布會,歷時5年的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發布。全國國有可移動文物共計10815萬件/套,其中新發現新認定文物共708.4149萬件/套;建成國家文物資源數據庫,建立“文物身份證”編碼和數據管理系統……此次普查全面摸清了我國國有可移動文物家底。

  全國國有可移動文物共計10815萬件/套

  為做好普查,全國成立3600個普查機構,共投入10.7萬名普查人員、12.45億元經費,調查102萬家國有單位,全國國有可移動文物共計10815萬件/套。其中完成登錄備案的國有可移動文物2661.0907萬件/套。

  新華社報道,國務院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介紹,通過對普查結果統計分析,我國國有可移動文物呈現出資源總量龐大、收藏體系多元、收藏主體集中、文物類型豐富、文物數量快速增長等特點。

  據介紹,北京、陝西、山東3省市登錄文物數量超過500萬件,河南、山西、江蘇等15省區市超過100萬件。

  值得注意的是,普查期間,全國新發現新認定文物共708.4149萬件/套。記者了解到,增量主要來源於兩類單位,一是一些博物館、考古所等文物單位對歷史上囿於保護條件所限封箱保存的藏品進行了全面清理、登錄;二是眾多各行業的國有單位和宗教場所通過普查認定,發現了大量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其中,故宮博物院新登錄一批重要甲骨文物,社科院考古所整理登錄的考古出土文物超過10萬件,山西省運城市青龍寺發現完整的《永樂南藏》經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認定各類文物數萬件,新疆認定2萬件反映生產建設兵團歷史的文物。

  建立文物資源數據庫和文物身份證制度

  普查的同時,還建立了文物資源數據庫和文物身份證制度。此次普查采集了27項收藏單位信息和15項文物基礎信息,建成國家文物資源數據庫,登錄文物照片5000萬張,數據總量超過140TB,全國文物大數據體系基本建成。普查按照統一標準為每件文物賦予永久、唯一的22位數字編碼,建立起文物實物、藏品檔案、電子信息關聯一體的“文物身份證”編碼和數據管理系統,實現文物資源標準化、動態化管理。

  有人疑惑,國有文物收藏單位本就應該登記保護其收藏的國有文物,為什麼還要花費如此人力物力進行全國性普查呢?

  國家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家文物局2001年至2010年聯合財政部開展文物調查與數據庫管理系統建設項目,共完成166萬件/套館藏珍貴文物信息的登記。但這些僅僅限於文物系統管理的博物館紀念館,實施範圍和對象有限,我國可移動文物的保護管理總體情況不清、家底不明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因此,開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全面摸清我國可移動文物家底,是在國家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條件下社會公眾對文物工作的必然要求和期待,也是文物工作及管理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重要標誌和具體體現。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