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社評:日本和德國迥然相異的戰後道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16 00:03:58


 
  由於對歷史的反省深度截然不同,所以日本和德國在國際社會的活動空間也相去甚遠。就以集體自衛權而言,2014年安倍內閣通過決議,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此舉在國內外引發巨大反響。但對德國而言,這一問題根本不存在。因為德國早就加入了北約,這本身就是一個多邊軍事組織。但儘管如此,多年來德國在提供軍事貢獻方面還是非常謹慎的。

  出於對二戰期間曾給周邊國家造成嚴重傷害的歷史反省,德國在戰後非常注意踐行“經濟巨人、政治侏儒”原則。加入北約,它也心悅誠服地接受“老大哥”美國的指揮,絕對無意“自行其是”,從而完全消除了鄰國的擔憂。直到兩德統一以後,德國才開始有所調整。

  這一變化始於1991年的科索沃戰爭。作為北約成員,德國當時參與了對塞爾維亞的海上封鎖和通過預警機參與空中偵察。當時德國在野黨也曾指責德軍官兵搭乘預警機違憲,但聯邦憲法法院駁回了這一指控,指出“與盟國的合作更重要”。

  德國根據集體安全機制對外行使武力是有前提條件的,首先是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相關決議,其次是得到聯邦議會的同意。其後在1995—2004年期間,德國派出了在波黑監督停戰的維和部隊。進入新世紀後,德國在二戰後首次參與了在國外的地面戰鬥。2001年“9•11事件”發生後,美國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德國隨後於2002年派遣5000名官兵進入阿富汗與塔利班作戰。截至2015年年中,德軍已先後有55人陣亡。

  然而也許令人稍感意外的是,當年曾受納粹法西斯鐵蹄蹂躪的各國對此並不持異議,這些國家反而認為,德國作為歐盟的龍頭老大,做出相應的軍事貢獻是理所當然的,今後應更多做出這樣的貢獻。

  除了直接參與對外作戰以外,德國還是名副其實的軍火出口大國,2006—2010年期間德國的軍火出口額曾名列全球第三位,占全球軍火出口比重達11%。二戰以後德國的軍火出口未曾中斷過,尤其是德國的潛艇、坦克和衝鋒槍在中東地區深受歡迎。當然德國政府對出口對象是有嚴格的選擇標準的。例如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後,德國政府就暫停了對俄羅斯的步兵戰鬥訓練設施的出口。相反,2014年以後,“伊斯蘭國”勢力急劇擴張,引發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於是德國立即向庫爾德人武裝提供步槍和肩扛式反坦克火箭筒,支持其與“伊斯蘭國”作戰。雖然德國國內的左翼勢力對此不無指責,但總體而言德國社會對此是認可的。此外,2015年1月,德國還派出了100名軍事顧問,指導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人武裝的訓練。對這一決定,在德國的鄰國壓根就聽不到反對呼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