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自媒體“裂變期”泡沫浮現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21 17:10:16


 
  從傳統都市媒體辭職,轉行做自媒體五年以來,王逸也對行業內刷流量、僵屍粉等灰色產業鏈,從“大開眼界”變成了“見怪不怪”。“之前我們做一個微博抽獎活動,每天送iPad,結果接到粉絲舉報一個中獎者是‘職業抽獎人’,他們專門用一堆僵屍號盯著抽獎,一個月收入三四萬元沒問題。”

  除了“蹭熱點”,自媒體甚至成為虛假新聞、失實言論的滋生與散播“溫床”。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No.6(2015)》指出,59%的假新聞首發於微博。

  “一些社會熱點事件發生時,往往一些小規模公眾號在尚未核實、考證的情況下,為蹭熱點、賣相關商品擅自發表揣測性、鼓動性言論,造成新聞不斷反轉、打臉。”長期研究網絡輿情生態的遼寧社會科學院社科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何茜表示,隨著微信、微博等微傳播覆蓋率不斷提高,信息傳播速度和數量增加,普通民眾一時間難以分清消息源真偽、權威與否,給虛假信息留下了可鑽空子。

  與此同時,除了內容方面滑向無底線的感官消費和底層炒作,收視數據、閱讀量也頻繁出現造假問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近一半以上的直播平台名存實亡,原創內容和實體用戶很少,數據不少源自造假,甚至出現機器人刷單。

  法律專家認為,惡意刷流量的行為不僅會導致自媒體產業誠信危機,更有商業欺詐之嫌,減損行業創新的可持續發展潛力。何茜建議,網信辦等有關部門加強對自媒體的合理管控,與掃黃打非辦等相關部門、機構有機協作,對跟風轉載者予以教育引導,以觀後效。

  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研究所所長張寶義等專家建議,除了提高網絡普法力度,加強行業自律,成立行業協會相互監督,宜從新聞立法的角度制定法律法規,限制對未經授權即轉載、抄襲他人原創作品的行為,暢通投訴渠道,明確執法機構和相關責任人,加強監管或授權行業機構審查監管。
(來源:經濟參考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