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清華北航美女學霸研發手語翻譯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11 10:12:55


  中評社北京5月11日電/演示者用手指向前方,又做出點贊的手勢,“你好”的文字快速地反應在App“手音”的界面上。捕捉手部運動的肌電信號的是演示者手臂上的黑色臂環,看上去像跑步時用的護腕。

  “手音”是一款針對失語者的小眾產品,預計今年5月下旬上線。普通人可能難以想象這款產品的意義所在——手語是失語者彼此溝通的橋梁,但對於普通人來說是比所有外語都難的語言,“手音”將做潤物細無聲的溝通橋梁。

  “手音”的創始人王娜娜和聯合創始人黃爽原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級的學生,她們是同一個宿舍的閨蜜,兩個充滿活力的女生在2015年開始想為失語者做些什麼。

  在一次活動上,王娜娜認識了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畢業的失語者張權,並成了好朋友。因為王娜娜不會手語,這兩位現實中的朋友相處更像網友,即便見面也往往會求助微信溝通。

  回到宿舍,王娜娜把張權的故事告訴了黃爽。她們此後認識了更多的失語者,也愈發感到溝通的困難。“有時我覺得我說話是在‘傷害’他們,一聊得開心就在想是不是忽略他們了,甚至有些自責。”王娜娜說。

  兩個善良的姑娘一直在想,張權是失語者中的幸運兒,不僅可以上學還有工作,更多的失語者因為溝通一直是社會的邊緣人,她們假想:老板開會聽不見,點外賣沒辦法和店家溝通,別人怎麼能接納他們?《新聞聯播》有手語同步翻譯,可其他直播節目如果沒有字幕,失語者就永遠無法享受它。

  上網一查,數字更讓兩人咋舌:失語者(包含聽障人士、腦中風患者、腦癱患者和漸凍症患者)在中國的數量達到7000萬人,占總人口的5%,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兩個人想起了參加“馮如杯”(馮如杯為北航校內學生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時的圖像識別項目,當時這個項目獲得了一等獎,或許可以用這種技術幫助失語者。王娜娜回憶:“我們感覺發現了一個沒有人發現的需求,想成為第一個實現它的人,也讓我們所學的知識有價值。”

  於是,她倆著手研究手語翻譯的可行性,開始查論文、做實驗、寫代碼,用馮如杯一等獎獎金5萬元作為啟動資金行動起來。圖像識別被否決了,因為不能隨時攜帶攝像頭;手套被否決了,因為太引人注意,最終確定了通過臂環捕捉肌電信號的方法。因為智能手表逐漸普及,失語者帶著臂環看上去並不突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