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最懂中國的美國“老幹部”布熱津斯基走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31 16:08:58


 
  (二)“是現實主義者,但並非悲觀主義者”

  為了準備2004年1月的那次專訪,我曾認真閱讀布熱津斯基先生1997年出版的專著《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地緣戰略》,書中關於歐亞大陸地緣戰略棋盤的劃分、美國與主要盟國的夥伴關係發展、中國的國際地位等論述,讓人印象極為深刻。他一直主張要尊重中國,與中國進行對話,“沒有美國和中國之間戰略理解的深化,整個歐亞大陸的地緣政治多元化將既不能實現也不能穩定發展”。當然,作為美國的外交家,他的出發點是維護美國的霸主地位,確保美國的戰略地位不受動搖。

  不過,他對美國近年所存在問題的批判,也是一針見血。在2012年出版的《戰略遠見:美國與全球權力危機》一書中,他羅列了美國國內存在的六大問題,從巨額國債、不健全的金融制度、社會流動性受阻帶來的貧富差距拉大、日漸老化的國家基礎設施、公眾缺乏對世界的了解到政治極化對立嚴重,可謂精辟犀利。儘管他也列舉了美國在經濟實力、創新潛力、人口活力、民眾響應能力、地理基礎以及民主制度等六個方面的“尚存實力”,但他對未來的擔憂卻是顯而易見的。在他看來,如果政治對立和黨派偏見繼續影響公共政策,無視收入差距擴大,忽視美國的全球影響力名次受到威脅的事實,那麼“對美國衰落的悲觀預測就可能會成為歷史的結論”。

  “布熱津斯基是現實主義者,但並非悲觀主義者。”美國前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這樣評價他的前上司。而美國前國家安全助理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的評價更高,稱布熱津斯基為“美國最睿智的政治家和最具遠見卓識的戰略家之一”。

  1928年生於波蘭華沙,出身波蘭外交官家庭,幼年隨父母生活在國外,1949年畢業於加拿大麥吉爾大學,1953年獲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30歲加入美國籍,布熱津斯基算是一位移民。但他在美國政壇所發揮的作用,已經遠遠超出他的移民身份。

  從上世紀50年代後半期開始,布熱津斯基便已政論文章和專著,影響著美國的外交學術界,後來也曾在林登·約翰遜政府任職。但真正讓他靠近美國政治外交決策圈的,應該算是1973年,他與大通曼哈頓銀行董事長戴維·洛克菲勒共同發起美、歐、日三邊委員會,並擔任主任。1974年,他將時任佐治亞州長吉米·卡特介紹進入委員會。兩年之後,卡特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並最終贏得了大選,並委任他為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1977年至1981年,布熱津斯基擔任卡特總統期間,一直以強勢著稱。他堅持每天為卡特總統作情報簡報,而這一角色曾一直由中情局長擔任;時常召集記者到其辦公室作“獨家吹風”,不惜冒犯國務卿萬斯;而在伊朗人質危機事件中,他主張武力解救,直到行動前幾天才通知國務卿萬斯,解救行動失利後,萬斯憤而辭職。

  在他任內,促成了幾件影響世界格局的大事。促成中美關係正常化自然是其中之一。1981年,他被卡特總統授予總統自由勛章,嘉獎他對實現美中關係正常化所做的貢獻。另外,他還協助埃及與以色列領導人縮小分歧,最終於1978年9月《戴維營協議》的簽署。還有,在他斡旋下,美蘇1979年6月簽署了《第二階段限制戰略武器條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