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網評:躺在丹陛橋上“治病”也是種“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08 00:21:36


  中評社北京7月8日電/網評:躺在丹陛橋上“治病”也是種“病”
 
  來源: 新京報 作者 佚名

  不知道,在丹陛橋上躺著“治病”的是何許人,究竟得了什麼病,但我們至少可以得出的一個結論是——在公共景點、歷史文物上躺著治病,也是一種“病”。這種病的名字就叫“不文明”。
 
  丹陛橋是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前的一條長360米、寬30米的大道,因其下有兩孔涵洞所以稱橋。有人說它是北京城歷史上第一座“立交橋”。天壇建於明朝永樂年間,永樂皇帝一定想不到,有朝一日這個神聖的地方會成為療病之所。
 
  據媒體報道,丹陛橋早已變成一些人的“理療床”。一到夏天,許多人就會躺在橋上,有人說能治腿痛,比針灸還有效,還有人說女性俯臥能治婦科病。
 
  我覺得首先還是要感謝一下時代。丹陛橋上有三條道,正中一條叫“神道”,東側一條叫“禦道”,西側一條叫“王道”。以往祭天時,皇帝走“禦道”,王公貴族走“王道”,中間的“神道”是天帝專用,貴如天子都走不得。而我發現,“治病”的人躺的地方正是“神道”。古時丹陛橋平民百姓連走都走不得,而今不僅能走,還能坐能臥了,豈能不感謝時代?
 
  然而,即便這個時代足夠包容,但是看到照片上人們橫七竪八地躺在公園路中央,仍不免讓人心生不快。這些人顯然是沒把天壇當公園,而是當成了自家的“桑拿房”。“躺姿”可謂是千姿百態——脫鞋者有之、光膀者有之。的確,躺那兒倒也礙不著誰。公園管理人員也只能勸阻,而沒有理由制止。
 
  從一個角度講,昔日的皇帝和今天的治病者對天壇的使用是同一性質——迷信。皇帝以為每年祭兩回天,就能五穀豐登、天下太平了。今人以為到石頭上躺一躺,就能包治百病、平安康泰了。兩者都有“寧可信其有”的自欺欺人心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