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斬斷“最低價中標”背後的腐敗利益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05 16:52:37


  中評社北京7月5日電/有媒體在江蘇、湖北、四川等三省對100多家實體企業進行調查時發現,“最低價中標”成為企業集中詬病的問題。網民表示,“最低價中標”這種指揮棒“重價格、輕質量”,不僅為假冒偽劣產品的泛濫提供了溫床,還容易形成腐敗利益鏈條。要逐步改變“最低價中標”模式,健全市場出清、失信懲罰、招標追責等機制,為招投標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

  惡意低價競爭誘發質量危機

  網民表示,“最低價中標”影響正當競爭,降低產品質量,還會埋下重大安全隱患。有網民指出,“最低價中標”就是在招標投標時,誰的報價最低就由誰中標的評標方法。它的好處在於能夠最大限度地節約建設資金,使招標人達到最佳的投資效益,但同時也為假冒偽劣產品的泛濫提供了溫床。

  網民“盤和林”認為,為了在“最低價中標”情況下仍然有利可圖,一條看不見的“低價中標—偷工減料、使用低價劣質材料”或者“低價中標—中標後不斷以各種理由增加工程款”的腐敗利益鏈條悄然形成,利益鏈條上的官員、企業家依然有豐厚的利潤。

  “在‘重價格、輕質量’的指揮棒下,往往是造假者勝利,優秀者出局,產業鏈從下游向上游惡性傳導,影響正當競爭,助長以次充好,甚至埋下安全隱患,‘劣幣驅逐良幣’效應盡顯。”網民“謝鴻瑞”說。網民“顧陽”稱,當前,我國尚未建立全國範圍內完善的履約和信用評價體系,即便中標人出現違法失信行為,也會因為信息不對稱而相安無事。過低的違法成本,成為低價中標行為滋生的土壤。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