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網評:可可西里入“世遺”是為了更好保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11 00:34:55


  中評社北京7月11日電/網評:可可西里入“世遺”是為了更好保護

  來源:東方網 作者:張西流

  7日在波蘭舉行的第41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中國青海省可可西里獲准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至此,中國已擁有51處世界遺產。在波蘭負責此次申遺的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長章林偉7日晚接受央廣記者採訪時介紹說,申遺是為了更好地保護。(7月8日央廣網)

  繼青海可可西里7日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之後,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到51項,繼續穩居世界第二位,這當然是一件值得國人自豪的喜訊。然而,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世界遺產數量第二,並不代表我國對文化遺產的保護,也居世界前列。恰恰相反,一些地方的文化遺產,特別是著名景區,在申遺成功後,走進了“重創收輕保護”的怪圈。

  比如,2008年“中國丹霞”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功,當地政府為此狂砸10個億。為了盡快收回“血本”,只能靠大幅提高門票價格,在遊客身上“吸血”。至於對景區保護和維護,下一步持續的交通、道路等硬件設施建設,人員培訓、服務方式等軟實力的提升,均難以為繼。可見,由於申遺過於功利,一些地方不是對文化遺產實施更有效的保護,而是進行破壞性的開發。

  又如,2013年1月9日,我國的三大著名景區收到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特殊“懲罰”——給予湖南張家界、江西廬山和黑龍江五大連池黃牌警告,要求他們在“向公眾科普地球科學知識”等方面進行整改。特別是,早在1998年,作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張家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亮出了黃牌警告。為保住“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招牌,張家界將景區內近34萬平方米建築物全部拆除,花費了10億元人民幣,可以說為過度開發交了一筆沉痛的學費。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