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東亞安全變局與兩岸關係新局
http://www.CRNTT.com   2017-10-05 00:09:16


 
  時代在變,潮流在變,中國更在變。兩岸關係的巨大變化,反映了和平統一戰略在實踐中向深層次推進、發展和不斷深化、創新的成果。中共十八大以來,第五代領導核心習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對台思想論述: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心靈契合、共圓中國夢等;特別是自去年以來,他又針對兩岸關係發展的實際情況,不失時機地提出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論述。這個重要論述,可以說是和平統一理論的3.0版,這是繼大陸在七十年代末和平統一初創期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1.0版;到新世紀初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提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論述的2.0版之後,又一次重大的統一理論的突破與創新,具有強烈的現實指導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學者王英津總結道:如果說,“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共圓中國夢”和“兩岸心靈契合”是四個標識性概念,那麼,“兩岸融合發展”則是一個標誌性概念。它標誌著習近平對國家統一路徑的認識日益深化,標誌著習近平對台思想達到了一個新高度。⑥

  任何重大政策主張的出台,都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理論及現實背景。長期以來,大陸的對台政策以“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為方針,以“一個中國”為原則,在大方向上確定了統一的方式和目標。但如何具體實現這個目標,其經由的可行性路徑卻始終沒有具體論述;而且由於“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政治創新,沒有任何經驗或路徑可以借鑑,唯一的方法是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經驗教訓,累積政策和理論實踐的成果,逐步達致理論創新。幾代中共領導人在實踐中,針對現實情況變化,不斷努力探索如何實現和平統一的現實路徑。從“江八點”提出兩岸政治談判要分階段進行,先從終止兩岸的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開始進行;到胡錦濤提出和平發展的六項主張,闡述了和平發展是和平統一前的一個必由階段;可以說,這些政策主張都是面對兩岸關係發展的現實情況,提出的具有可行性的操作方案和路徑,極大地深化了以往對於和平統一的簡單認識,也為習近平對台思想的創新發展奠下了深厚的理論和政策基礎。

  而現實的背景更為急迫。在政治層面,首先是台灣的政治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民主化、多元化、本土化和主體意識的高漲,使既往通過簡單的兩岸執政黨談判,實行和平統一的模式,已經難以實行。在選舉時代,一切以民意為主。如何爭取民意,成為和平統一的最大問題。其次是台獨勢力在內外因素的支持下,由暗轉明,並且不斷發展,主張台獨的政黨實現了二次執政。儘管由於大陸及國際社會的警告和反分裂國家法的制約,台獨無法公開實現,但其對台灣社會年輕一代的影響力大增,兩岸共同認同出現明顯折裂。這種趨勢如不予以遏止,未來兩岸關係將更加緊張,甚至不排除發生意外事件,造成和平統一可能性的破滅。 

  在這種複雜的歷史和現實背景下,習近平作為大陸的領導核心,為突破兩岸關係發展的瓶頸,提出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重要論述。2016年3月5日,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首次提出這個論述。他說,“我們將持續推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靈距離,增強對命運共同體的認知。”在這個論述中,他將“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作為增進兩岸民眾情感與福祉的路徑,通過這個路徑,兩岸同胞就能拉近心靈距離,達成增強對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認知。

  2016年11月1日,習近平在會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時,就兩岸關係發展提出了重要的六點意見,其中第三點即是專門談“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在這裡,他進一步闡述了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優勢與共同利益,特別提出要本著“兩岸一家親”理念與台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並表示將研究出台相關政策措施,來為這種經濟社會融合服務。

  歸納習近平提出的這個和平統一3.0版新論述,其核心是以我為主,以發展的觀念為指導思路,以融合性思維為思想基礎,以兩岸同胞的福祉為依歸,以切實推進兩岸融合發展、在融合與共同發展的進程中實現統一為目標和方向。

  一、以我為主,牢牢把握兩岸關係發展和實現祖國統一的主動權。

  在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進程中,大陸要積極主動地承擔起推動兩岸關係發展與和平統一的主導責任。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的發展進步。我們要保持自身發展勢頭,同時採取正確措施做好台灣工作。⑦”這一思想,與鄧小平當年“關鍵是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的論斷一脈相承。這種積極主動的作為與責任的擔當,既是針對台灣政治經濟客觀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應對,也體現了大陸更加自信,不等不靠,自己擼起袖子幹的工作作風;將和平統一的主導權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上。大陸的發展進步既是決定兩岸關係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的關鍵因素,也是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雄厚物質基礎和可靠保障。

  二、以發展的眼光和思路促進統一,這是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核心動力。

  發展的理念和方法,是中國大陸解決一切困難矛盾、疑難雜症的最主要的思路和工作方法。改革開放以來,歷屆中共領導人無不強調把持這個核心理念和思路的重要性,習近平也不例外。他曾多次、反復地講過,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最近,他到香港慶祝回歸20周年時,語重心長地告戒香港特區政府和各界人士:“香港的生命力在於經濟社會發展,發展是永恆的主題,是香港的立身之本,也是解決香港各種問題的金鑰匙。這是金科玉律。對香港來說,應該立足當下,謀劃長遠。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首先是香港的機遇。香港應該緊緊抓住國家發展機遇,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發揮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壯大整體實力。”⑧這段話,不僅對香港有現實的指導作用,對台灣也依然適用。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就是這個思路的產物。

  總體而言,發展的思路,就是前瞻的思路;就是不斷創造條件解決矛盾、處理難題的思路。很多問題,在現有的情況下無法解決,但通過發展,就能創造出解決問題的條件,就能產生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和新思路。發展的要點,在於創造新的生產力,在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於抓住機遇,求新求變,順應時代和社會的不斷進步。“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此其謂也。

  三、以融合性思維為思想基礎,以兩岸同胞的福祉為依歸,以求同化異,促進兩岸融合、在融合中實現統一為方向和目標。

  “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其思想基礎建基於融合性思維之上,包容互通,在以往單純的“經濟融合”基礎上,擴展到社會各領域的融合,使兩岸的經濟與社會有機地融合起來。這種融合,彌補了過去單純談經貿交流合作的利益交換模式,明確了兩岸和平發展的統一指向,破除了以往台灣當局對和平發展的歧義式解讀。

  在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大陸方面主動釋出衆多有利於台灣民衆、特別是台灣青年在大陸發展、創業的政策,如台灣同胞的醫療、就業、社會保障待遇等,使原本計劃在兩岸統一後實施的“統一紅利”提前落實,讓台灣民衆看得見、摸得著統一的好處,不再對統一“無感”。在這個過程中,“兩岸族”將大量出現,逐步拉近兩岸同胞的生活形態與心理距離。這樣無疑將最大程度地減少兩岸在政治制度上的對立,為最終統一創造有利條件。兩岸同胞在經濟與社會生活中共同點不斷增多,在共同發展、共建家園的過程中累積互信,增進共同利益,構建共同認同,真正形成兩岸命運共同體,實現“心靈契合”式的高度統一。總之,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求同化異的的包容與融合的過程。如學者指出,“一國兩制”著眼於差異性的保存,而融合發展著眼於差異性的消除⑨。這是“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突出特徵。

  今年是兩岸交流開啓三十周年。三十年來,我們親眼目睹和平統一的歷史大潮滾滾奔騰。下一個三十年,應是“兩岸經濟社會融合”加速實踐的過程,也是兩岸和平統一成形的過程!

  註釋

  ①中國評論月刊2017年7月號,李逸舟“習近平對台思想統禦性概念: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②中時電子報2017年6月25日,記者黃麗蓉,“林濁水:小英救民調弄巧成拙再往下掉恐成10趴總統”。

  ③《中青線上》劉平2017-05-1517:39“美國成立‚一帶一路‛工作組顯示與中國合作意願上升”。

  ④新華社北京2017年3月22日電(記者孫辰茜)“外交部: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是中美兩大國正確相處之道”。

  ⑤中評社華盛頓2017年6月21日電(記者 余東暉)“為何此時轉向北京?巴拿馬總統直言不諱”。

  ⑥中國評論月刊2017年3月號,王英津“論習近平對台思想:延續、突破和創新”。

  ⑦新華社北京2016年12月4日電“習近平: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

  ⑧習近平講話為香港未來發展指明方向,吳亞明,2017年07月02日,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⑨中國評論月刊2017年4月號,王英津“融合發展:大陸推進和平統一的新思路”。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7年9月號,總第237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