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現代花木蘭之子回滇憶父母足跡
http://www.CRNTT.com   2017-10-22 10:44:21


  中評社香港10月22日電/“我母親有很多朋友在昆明,她的愛國足跡是從這裡開始的。”21日,南僑機工李月美之子楊善中回到昆明,與雲南省僑辦工作人員、滇西抗戰歷史文化研究會南僑機工學會成員一同追憶了母親李月美曾在此為國奉獻的經歷。

  中國僑網報道,楊善中的母親李月美1918年出生在馬來西亞檳城一個華僑家庭。李月美自幼在當地華僑學校讀書,中文學習成績優異。慢慢地,她長成一米七多的高個子,還學會了開汽車。抗日戰爭爆發後,在愛國熱情的驅使下,李月美和同學們熱血沸騰,組織宣傳隊進行義演,將募捐到的款項交給籌賑會,支援抗日救亡。 

  “母親興致勃勃地前往籌賑會報名參加回國服務團,卻因不招收女機工被拒絕。”楊善中說,母親心里不服氣,便瞞著她的父母,穿上弟弟的衣服,到埠頭報名應征。這次,李月美以一個男兒身份,踏上抗日救國的征途。

  1939年2月,李月美一行走了幾天幾夜的海路,又經過幾天幾夜的陸上顛簸,乘火車到達西南重鎮昆明。在昆明經過軍訓後,被分配到總部設在貴州的“紅十字會”當司機。就這樣,李月美和3200多名從世界各地歸國的“南僑機工”,在被稱作“死亡公路”“抗戰生命線”的滇緬公路上,大規模運輸抗戰軍需物資、搶修運輸車輛。

  “這條路山高、路窄、坡陡、彎急,頭頂的日機還不時轟炸。”楊善中說,母親也未能幸免,在一次行駛中不慎受傷。“幸虧過路的南僑機工車隊及時發現,馬不停蹄地送往醫院急救,人們才發現這位司機原來是女兒身。”其中,海南籍南僑機工楊維銓奮力搶救,後來與李月美結成滇緬公路上的傳奇姻緣。“這個人,便是我的父親。後來,母親的故事得以傳開,人們都稱她為‘現代花木蘭’。”

  “我的父親也來自檳城,咱們兩家還是鄰居。”滇西抗戰歷史文化研究會南僑機工學會副會長湯曉梅與楊善中說道,兩家人十分友好。

  “我的父母親和三千多名南僑機工回國抗戰的事跡令人感動,儘管他們的經歷各異,但都是可歌可泣的。”楊善中說,他們的壯舉,為祖國的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永遠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當天下午,楊善中一行參觀了南僑機工歷史文化紀念館。“在和平年代,我也希望能對祖(籍)國有自己的貢獻。”現在,楊善中生活在瑞士,是瑞中友好交流協會會長,也是雲南省海外交流協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希望我和海外華僑華人能夠成為一扇門、一座橋,增進與更多同胞的相互交流了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