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成大教授張志涵:大陸對台磁吸效應很自然
http://www.CRNTT.com   2017-11-08 00:41:02


成功大學研究總中心主任張志涵。(中評社 趙家麟攝)
  中評社台南11月8日電(記者 趙家麟)為解決產業“五缺”,“行政院長”賴清德上陣說明對策。台灣成功大學研究總中心主任、成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教授張志涵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台灣產業的未來,擴大國際市場與產業升級是兩大關鍵,而強化產學合作是重要手段。大陸對台灣出現的磁吸效應是很自然的,只要台灣把產業環境做好、創造利基,才能吸引人才回流、讓企業根留台灣,這比防堵人才、產業外流更重要。

  張志涵,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機械工程博士,歷任成大醫學工程研究所教授兼任所長與技轉中心主任。

  蔡政府拚經濟,由賴清德針對產業界提出的“五缺”(包括缺地、缺水、缺電、缺才及缺工)連續召開記者會提出解決方案。張志涵認為,“五缺”能否解套,要看執行面是否落實。他對台灣產業發展的看法,認為關鍵應在於“國際市場”與“價值提升”。

  張志涵表示,從大學產學合作的角度看,在台灣各大學的產學合作績效中,成大雖名列前茅,但高價值的比例仍低;從目前的整體產業結構來看,除非有大翻轉,否則很快會達到飽和狀態,很難繼續成長。

  他認為,放眼台灣產業未來發展,除了蔡政府目前針對“五缺”逐步提出解決方案之外,如何與國際產業接軌,擴大國際市場、產品價值提高,是最重要的兩件事,這需要大學、研究機構與產業一起走。目前,台灣往東南亞、往歐美、往日本,至於大陸市場相對較為保守。

  張志涵指出,過去,台灣產業西進,對大陸產業發展有一定的貢獻,現在的蔡政府則是積極鼓勵新南向。但我們該問,在西進、南向的同時,台灣的產業發展,有沒有好的條件,吸引人才、資金、技術回到台灣投資高價值產業?

  他說,過去台灣產業西進、現在南向,許多產業外移的考量,都是著眼於利用廉價的成本,這包括勞力、土地、環保等,但這終究不是台灣產業未來要走的路。“台灣要追的是高價值產品!”張志涵強調,產業升級就是問題核心所在了,而具體的作法,一方面要設法將傳統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將是運用科技推動新創產業,而產學合作就能發揮其價值。

  張志涵表示,成大目前也積極著墨於新創公司的輔導。目前成大已有十幾家的技術衍生新創公司,在校外也輔導了十幾家。新創公司雖然人數少,但彈性與靈活度都比大公司有優勢,近年來,國外大公司併購新創有成的小公司,已經愈形普遍,也鼓勵許多人前仆後繼的投入新創產業。

  他說,這方面,台灣的速度還是不夠快,其中有不少障礙在於法令、環境的限制等;賴清德接任“行政院長”近兩個月,有一些法規完成修訂,但還是有許多要著墨之處。

  張志涵提到,產業升級,人才至關重要。中國大陸目前有越來越多學校向台灣博士招手。他認為,如果人才、產業留在台灣,現階段沒有好的發展願景,出走也是很自然的事,大陸市場大、開出的條件好,與台灣距離又近,出現磁吸效應也是很自然的。但對台灣而言,最重要的是,外流的人才會回台灣嗎?他國的人才願意來台灣嗎?

  張志涵提到,早期台灣人“出國”留學,許多人拿到了學位後留在歐美國家發展,但後來也有不少人都回來台灣,並且發揮了讓台灣產業與“國外”連結的功能。所以,只把台灣的環境做好,就有吸引人才的機會,這比防堵人才外流更重要。

  他認為,人,要到哪裡去發展,薪資待遇之外,成就感也非常重要。台灣是全球華人世界中自由度最好的地方,打造開放的環境、好的制度,成為台灣的優勢、利基,如此,人才、產業不論到哪去投資、發展,都必將設法根留台灣;相對的,若沒有好的環境,卻只想去防堵人才、產業外移,不但擋不住,只是徒勞無功而已。

  張志涵表示,台灣產業發展該走的方向,很多人其實都已經看得很清楚了,但也憂慮非經濟因素干擾產業升級的國際化腳步。看到蔡政府、賴清德針對“五缺”要陸續提出解套方法,他認為,政府肯面對問題,值得肯定,但能否拿出辦法?後續還是要看未來怎麼做,目前尚難評論。減少無謂的非經濟干擾、多做實事,是很多人對台灣產業發展的期待。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