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鏡頭:台中科博館 典藏中國發明珍寶
http://www.CRNTT.com   2018-01-04 00:24:12


位在台中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是台灣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還典藏秦始皇帝陵出土的二號銅車馬,雖然是一比一複製品,但仍相當珍貴。(中評社 林谷隆攝)
  中評社台中1月4日電(記者 林谷隆)位在台中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是台灣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在成千上萬項自然科學的展品中,特別規劃“中國醫藥”、“中國的科學與技術”展區,典藏中國歷代以來的重大發明與珍貴的中國歷史文物複製品,包括秦始皇帝陵出土的二號銅車馬、東漢末年張衡發明觀測地震的“地動儀”、北宋時建造的水運儀象台,都是遊客參觀必訪的“鎮館之寶”。

  台灣自然科學博物館在1986年落成啟用,以闡明自然科學之原理與現象,啟發社會大眾對科學之關懷與興趣與收集、研究具有代表性之自然物標本及人類學遺物為建館目標。規劃四大主題,分別是太空劇場暨科學中心、生命科學廳、人類文化廳(原稱中國科學廳)與地球環境廳。

  民眾來到原稱為“中國科學廳”的人類文化廳參觀,入口就是一座仿北宋時建造的水運儀象台結合了水力推動的鐘錶,還有北宋流行的木拱“虹橋”,在畫家張擇端所作“清明上河圖”中有精密描繪,原本以為失傳,但現今在浙江、福建等區發現有類似結構的木拱橋,這是世界橋梁史上我國獨創的橋樑結構形式。這些中國重大的發明,都是比歐洲早數百年或千年被人類應用在生活中,有些甚至還是中國獨創,而今仍被因襲改良使用的。

  除了中國重大發明,還展示秦始皇帝陵出土的二號銅車馬、東漢末年張衡發明觀測地震的“地動儀”,唐代水力推動的鐘錶裝置,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發明用來測量天文的簡儀,與中國宮殿式建築常見的“斗拱”,雖然大部分都是仿製品,仍然可凸顯中國科學與技術上最重要的成就。

  走到“中國醫藥展區”中,看見傳統中國醫藥經歷數千年來的發展,積累了相當豐富的醫藥知識和經驗,包括世界最早的人體模型—鍼灸銅人、《本草綱目》作者李時珍介紹、中醫對世界的影響等,現場還有一處北京同仁堂的實景,讓人彷彿就是走在北京的前門大街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