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在清明溯訪鄉愁的源頭
http://www.CRNTT.com   2018-04-06 00:27:51


  中評社北京4月6日電/網評:在清明溯訪鄉愁的源頭

  來源:中國網 作者:唐偉 中國作協

  若以鄉或鎮為行政單元,恐怕今天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是異鄉人。絕大多數人都離開自己的故鄉,或在外打拼,或置業他鄉。對每一個異鄉人來說,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固守原鄉的安土重遷,既沒法想象,也無從可能。正是從這一意義上說,“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的清明,才顯得別有一番深意。 

  現如今,對每一個異鄉人來說,家,可能有著雙重甚至多重的涵義,它或意味著暫時寄居的處所,或是作為不動產的某個房子……,但唯有清明的尋根祭祖回家,家才複歸其最原初本真的意涵:作為鄉愁的唯一源頭。“幾家墳上子孫來”其實也正如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所說的,“埋葬親人的地方才是故鄉”。看來,東西方文化表面上千差萬別,但在對家或故鄉的定義上,二者其實並無本質差異。

  而對大多數客居他鄉的異鄉人來說,即便今天有發達的現代交通網絡,回家也同樣意味著旅途顛簸,一路風塵。但相對於回祖籍地,回到那夢牽魂繞的故鄉老家,舟車勞頓又算得了什麼?更何況對習慣於成天混跡於城市的異鄉人而言,逃離鋼筋水泥,返歸青山綠林,本身即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休閑和放鬆。於此而言,“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祭掃踏青,既是一種哀而不傷的情緒體操,也是落得自在的何樂而不為。

  作為鄉愁的源頭,對每一個忙碌的異鄉人來說,可能並不是天天都會想起夢裡老家,更不是說想回就可以回,但在清明這一天,即使不能長途跋涉回老家尋根祭祖,也必定會在回憶中把老家掛上心頭。就此而言,無論是對異鄉人,還是對每一個華夏子孫來說,清明的回家或想家,既是一次對鄉愁的有意義溯訪,也是對自我文化身份的再度確認。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