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撂跤”老教頭:“跤窩子”的堅守與夢想
http://www.CRNTT.com   2018-04-19 09:25:39


  中評社北京4月19日電/“通天貫日、欺拿相橫、踢抽盤肘撾、掫折閃擰控、捧拱扒抲倒,耙拿裡刀勾”。早在清末年間,天津這地界兒的“跤林高手”就層出不窮,所以江湖上被稱為“跤窩子”。現今,了解中國式摔跤的人已經很少了,而練這行的更是鳳毛麟角。但是如果你路過天津市北辰區天穆村一帶,可能會聽到從某扇寫著“武場”或“跤館”的大門裡傳出的富有節奏的“噠噠”聲,伴隨著一陣陣中氣十足的吆喝。

  記者少年時也曾是“習武之人”,一日慕名來到此地,推開銅環木門,數十人穿著白色寬大“坎肩”,系著或紅或藍的腰帶,正咬緊牙根嘗試將對方摔倒。而在一旁站立,指導這些年輕人“比武”的中年長者,耳廓已因長年與對手頭肩相抵,被磨去了應有的形狀,這被行內人稱作“跤耳”。“跤耳”見證的不光是跤手們所經歷的摔打和勤奮,更是代表了“中國式摔跤”的歷史。

  “從十五歲開始,我就喜歡上了中國式摔跤,到現在已經四十年了。”這裡的一位老教練名叫時洪旺,曾是中國式摔跤全國冠軍。“那時候窮,看到專業的摔跤手們都有自己的跤衣,我就和三個朋友凑錢買了一件,誰上場誰來穿。”時洪旺回憶起往事,娓娓而談。

  時洪旺告訴記者,天津的摔跤有個別名叫“武相聲”。在他小的時候,天津城內大小跤場每逢比賽常被跤迷們圍得水洩不通,賣藝討生活的撂跤人一邊打把式,一邊念念有詞,不忘介紹場上的招式。“這個動作是‘背口袋’、這個是‘小得合勒’。”俏皮的解說詞讓觀眾們飽了眼福,還被逗得哈哈大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