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灣旅行法》之後的中美關係和兩岸時局
http://www.CRNTT.com   2018-06-30 00:13:56


 
  (五)台內部主張統一的健康力量無法制約“台獨”。

  與大陸“武統”聲音相對應的是,島內統派也呈現出空前的無助感和焦慮。甚至認為,中國大陸若不出手,我們將會看到自己(中國人)在台灣的屈辱下場。民進黨是一個對政敵心狠手辣的政黨,重新執政不到一年,我們已經看到了,沒有民主素養的民進黨在民主外衣之下,“綠色恐怖”正在島內不斷上演。

  三、推進和平統一大業,在若干重大問題上凝聚共識

  在中美關係出現重大變故的背景下,凝聚共識方能更好貫徹中央對台工作的大政方針, 制訂切實有效的有利於實現和平統一大業的策略舉措。

  (一)對重要對台政策理念執行的檢視。

  寄希望於台灣人民與“兩岸一家親”以及習總書記提出的“心靈契合”,是大陸對台工作的重要理念,也是大陸對台政策的基本出發點。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是基於兩岸關係的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本原屬性,“惠台”的好處,無論是中國國民黨、还是民進黨執政當局都欣然收受;但他们對大陸反對與遏制“台獨”的舉措,卻一律視為打壓,製造悲情,時時威脅大陸“台灣人民不高興”。大陸在反制“台獨”分裂勢力的鬥爭中,也時常顧慮採取必要措施是否會傷害到台灣人民。一個時期以來,大陸對台政策效能趨弱,特別是對切香腸式的漸進“台獨”缺乏有力應對措施,概因善良而軟,因害怕得罪台灣人民而缺乏“硬”的一手。文化“台獨”已然成型,大陸如果沒有進行重大的策略調整,已無法改變台灣分離和分裂的基本民意。大陸不得不面對“一邊一國”、“台灣是主權國家”已是“台灣共識”的嚴峻局面。

  “兩岸一家親”、“心靈契合”不僅是大陸對台的善意表達,而且大陸在兩岸關係上以各種非經濟思考向台灣輸送利益。而如果台灣的政治生態不能改善,大陸的善意將繼續被利用、被濫用,大陸輸送的利益和資源,反而成為民進黨當局強化“台獨”路線的資本,這是值得高度警惕的。

  “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無疑是大陸對台政策長遠的著力點。台灣問題的最終解決,需要台灣民眾重歸“兩岸同屬一中”的大中華的情感認同,需要台灣民眾認同兩岸是命運共同體的“心靈契合”。但是,我們不能不警惕台灣正在不斷惡化的政治生態,不能不警惕民進黨當局藉以對抗大陸的所謂“台灣民主和普遍民意”。台灣的“民主”只是一張“政治牌”,大陸并沒有可以快速有效扭轉台灣民意的實際條件,這一點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兩岸的統一不是台灣單方認同的“民主”範疇,在兩岸和平統一的問題上,不可能等待台灣民意取得共識;台灣民眾可以在兩岸統一之後,重新體認國家統一、民族團結、 “一國兩制”的巨大優勢,重新體認國家統一帶來的實惠與尊榮。

  (二)“九二共識”需要正本清源。

  “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破冰的成果,是一種向前看的政治智慧,也是大陸誠意的表現。馬英九當政,把“九二共識”詮釋為“一中各表”,擱置兩岸和平統一政治進程,向台獨勢力妥協,拋出“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關係政策。時至今日,從馬英九到吳敦義,“一中各表”已經完全變味變質、成為反對和阻礙國家統一的一副鎧甲。對中國國民黨把“九二共識”定義為”一中各表”未公開提出反對意見,是特定時期大陸的策略,中國國民黨承認“一中”是堅持“中華民國憲法”,“一中”只是固化“中華民國”,只是“獨台”的苟且策略。在吳敦義治下的中國國民黨看來,統一不是選項,大陸想“和統”不可能,武統有風險;國民黨的策略是“不談(判)、不統(一)、要和(平)”。所謂泛藍的親民黨也是如此,吳敦義和宋楚瑜都說“和平是台灣的最大價值”。中國國民黨已無大中國的情懷,維持“中華民國”為“中國”法統,拒談兩岸實現統一,以保持兩岸實際分裂和台灣的“實獨”(實際獨立即獨台或華獨),很顯然,“國、民”兩黨都是反對、阻礙和平統一的力量,完全違背中國大陸民眾的願望!危害民族復興大業。

  國民黨奉行“不統不獨要和”的路線策略,心機極重,迷惑性大,實際上讓大陸處於無法發力的狀態:我說“一中”了,你不能打我;你說要和談,我說條件不成熟,民眾不答應。解決台灣問題,筆者一直主張大陸必須持有“主導”之勢,儘快改變被動應對局面,大陸要根據時代的要求,改變對國民黨“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長期保持的模糊立場。強調大陸主張的“兩岸同屬一中”立場,不再模糊,堅決反對中國國民黨“一中各表”的“實獨”主張。把兩岸政治談判的底線,定位於台灣執政黨必須放棄各種明裡暗裡的台獨主張,也包括“一中各表”的“實獨”主張,台灣的政治組織必須先行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法律事實。

  (三)“一國兩制”與台灣未來。

  未來完成統一大業的基本策略是對台灣的執政黨要“硬的更硬”,對台灣民眾“軟中有硬”,不能一味懷柔。兩岸一家親,加快經濟和社會融合是我們的真情,但也不能遷就台灣民眾的分離分裂意識。“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政策主張,一定是附條件的,條件有三:一是統一不能無限期,2049是大限;二是大陸要清醒認知台灣大多數民眾沒有統一訴求的現實,丟掉幻想,充分準備,使大陸手上有充足的政策工具,“文武圍打”均可;三是大陸要有足夠的能力作為支撐,亮出明確的政策主張:港澳版的“一國兩制”是最後機會,根據2049大限,亮出有時間幅度的彈性時間表,台灣執政黨如若不予接受,大陸將要實行非港澳版的“一國兩制”“修正版”,甚至不排除武力統一。

  (四)交流融合與分離分裂。

   從《告台灣同胞書》迄今,近40年來,兩岸關係是“雙向增長”。兩岸關係發展的最大成就是,交流與融合使得兩岸經濟依存度大大增強,大陸綜合實力不斷增長,對台話語權增加。但大陸的親情善意未能感化台灣民眾對大陸的恐懼、戒備,在民進黨和“台獨”分裂勢力挑釁之下,大陸的反制措施成了“台獨”政客和媒體煽動“仇陸”的口實,特別是在台灣南部地區,一個時期以來,大陸對台政策被當成“喊話”,或被選擇性利用。

  我們必须面對現實:民進黨及其“台獨”勢力,成功地將台灣與“中國”區隔開來,使台灣民眾將中國判斷為敵人或敵國。台灣政客非常嫺熟地對付和瓦解大陸的對台政策,大陸的政策效能弱化。兄弟反目,勝似仇敵,當確信親人成為敵人的時候,“同胞”的溫情基本不起作用。“台獨”政客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大陸的政策主張,一律被視為“統戰”。台灣民眾對大陸首先是政治疏離,即對大陸制度的不認同,“中國”與文化、血緣無關,“中國”已經成了政治符號;其次文化上的逐漸疏離,民進黨千方百計割斷台灣與大陸的文化聯繫,培養台灣文化優越感。政治與文化不認同的最壞結果,也可能導致族群認同上的異化。

  (五)解決台灣問題的時間與空間。

  與“台獨”分裂勢力的鬥爭,要看清時間和空間兩個要素。以時間言,時間一定在“誰一邊”是一個無意義的偽問題,沒有作為的時間,毫無意義。如果認為時間在大陸一邊,需要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就是大陸有力量主導和平統一的進程,如果大陸沒有力量主導和平統一的進程,說時間在大陸一邊,只是善良誤判。大陸已經多次面對主張“台獨”的政黨在台灣執政。以空間言,台灣也有一定能力和籌碼拒止大陸的“融合”和統一,兩岸分離近70年,分離、分裂危險空前嚴峻,就是一個佐證。當前“台獨”已經發生了新變種,“台獨”與“民主化”、民粹主義、去中國化、皇民化融合,形成了雜糅畸形的“台獨”變種。大陸要清醒判斷,秉持民族大義理性主義目前在台灣沒有市場。

  (六)解決台灣問題 的“最好”與“次好”。

  一是沒有“最好”的局面。以解決香港問題為參照,解決台灣問題,化解台海時局危機,並沒有“最好”的結果,只有“次好”的可能。解決台灣問題,任何形式的運用,動盪和對抗都是必然的。堅持心靈契合是大智慧,但心靈契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心靈契合和命運共同體的形成,更多會發生在統一的未來,而不在當下。

  二是爭取“次好”的可能。大陸對台政策,要避免陷入囚徒困境:兩岸若兵戎相見,不可避免形成長遠的仇恨和撕裂;放棄使用武力,和平統一永遠無望。突破政策上的囚徒困境,就是要做“次好”的努力,作最壞的準備。以最大的誠意和耐心實現國家的和平統一,決不輕率啟動武力解決方式;同時,也不輕言放棄非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要爭取出現“次好”的情況。

  四、推進和平統一與對台策略的調整

  (一)維持現狀與“改變”現狀。

  關於台灣維持現狀,美國與島內兩黨三者的態度值得玩味,美國要維持台灣現狀(與台灣關係法);馬英九及中國國民黨“一中各表”要維護“不統不獨”的現狀;蔡英文要維護“實獨”的現狀,即不宣佈法理“台獨”,置空“中華民國憲法”,不廢、不用、不衝撞,悶聲不響搞“台獨”,讓“台獨”和“去中國化”成為溶化在台灣民眾血液之中的“台灣共識”。三者主觀上有分別,客觀上同樣阻礙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大陸如何改變台灣的現狀?大政方針是確定的,其下以策略的運作為主。所謂策略,就是要以大陸實際可運用的實力和資源,擴大操作空間,以影響和改變台灣的政治生態。

  (二) “改變”要有時間表。

  “改變”是推動統一的第一個目標。對台戰略策略的制定,當然要服從服務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黨的十九大之後,更要展示反分裂鬥爭清晰的、堅定的戰略謀劃。

  調整對台策略舉措,旨在“改變”台灣現狀,是策略也是方法。策略要有智慧,方法要有殺傷力。就是要改變台灣的政治生態,改變一邊倒的去中國化、“反中”和“反陸”的社會氛圍,改變台灣健康力量氣息微弱、不能發聲、邊緣化的式微局面,促使台灣民意變化,促成主張和平統一的健康力量(政黨和民間組織)成為台灣社會有影響力、有話語權和行動力的社會力量。只有在台灣具備了這樣的健康力量,大陸才能在政治上對解決台灣問題作出最有利的抉擇。

  “改變”是解決台灣問題的第一個目標,和平統一是下一個目標,“改變”是統一的必要條件也是台灣問題善後的充分條件。

  (三)和平統一的誠意不能被過度消費。

  我們要提防,台灣“台獨”勢力過度消費大陸和平統一的誠意,只要有一絲和平的希望,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和平统一不能成為“台獨”勢力搞法理台獨或事實台獨的庇護所,和平統一是最好的目標選項,但不是唯一的目標選項。對“台獨”勢力幾十年鬥爭的經驗表明,“台獨”分裂活動進入極為惡質化形態,要有降服“魔鬼”的法器,才能制服魔鬼。提升鬥爭的強度、烈度是當務之急,越走近武力,越接近和平,秉持“不放棄使用武力”的原則,是完全準確地理解對台大政方針。個別學者認為,“武統”是熱鬧的偽命題,從慎重角度看有一定道理,但對“武統”的政策和法律地位要有正確的認識,“武統”準備是另一種保障和平統一的必要策略和方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