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機器人可以成為伴侶嗎 不容忽視的現實
http://www.CRNTT.com   2018-06-06 14:39:50


 
  Roxxxy。

  在當下不少人的直觀反應裡,機器人成為伴侶是難以接受的事。比如一個頗為主流的聲音是,機器人也有“權利”,比如拒絕性的權利。針對此,齊澤克在一篇短文中一針見血地批評,“通過採取這種‘倫理’的態度,我們舒適地避開了由潛在的問題構成的那整張複雜的問題網絡……提出這樣的要求的人真正關心的,並非AI機器(他們清楚地意識到,AI是不可能真的體驗到痛苦和羞辱的)而毋寧說是侵略性的人:他們想要的,不是減輕機器的苦難,而毋寧說是制止我們——人類——的那些成問題的、侵略性的欲望、幻想和快感。” 

  因此,忙著反對性愛機器人之前,不妨聽聽為它辯護的聲音。

  首先,機器人可以給某些群體的人帶來情感的補償和滿足。True Companion的CEO道格拉斯·海因斯(Douglas Hines)在接受BBC的採訪時就說,“對於單身漢、離婚人士或喪偶者來說,這是一個選擇性的解決方案。人們可以在沒有真人交往的時候也找到快樂和滿足感。” 

  這可能會有助於不少社會問題的解決——很多社會難題的根源,就在於人的情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比如當下不少國家面臨著老齡化社會的困擾,老年人的生活備受孤獨和寂寞的折磨,而機器人伴侶的存在可以消除老人的孤單。像荷蘭、日本、比利時、法國的一些養老院已經引進了侶伴機器人,用以陪伴和照顧老年人。中國著名科幻作家韓鬆對於十年後人類生存的一個想象就是,“十年後,性愛機器人會是養老院裡的標配”。

  支持者甚至提出了一個或許會引起爭議的論點,即性愛機器人有助於性的再分配。不久前多倫多恐怖主義暴力事件,被證實是一個“非自願獨身”者所為,“非自願獨身”指部分男性將自己獨身的原因歸咎於女性。施暴者認為自己被女人和社會剝奪了他應得的婚前性交機會,決定進行報復。《紐約時報》在一篇評論文章中,引述了經濟學家羅賓·漢森在評述這次恐怖事件時的一個具有挑釁性的觀點,“我們完全可以說,那些性機會較少的人所遭受的折磨,與收入較低的人相當,可能同樣希望從圍繞這一身份的重組中受益,就沿著這一軸線的再分配展開游說,在要求得不到滿足時至少可以發出隱性的暴力威脅。” 

  也即在類似“非自願獨身”群體面前,女性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但性愛機器人有助於性自願的再分配,可以適當調節或淡化兩性的失衡,既保護了女性的安全,也有利於社會的安定。

  辯護者還指出,機器人伴侶有助於解決與性相關的許多實際問題,一旦它們普及,就會減少少女墮胎、性傳播感染、戀童癖犯罪、人口販賣等的概率和風險。未來學家Ian Yeoman與性學家Michelle Mars曾在學術期刊《Futures》中發表文章《機器人,男性和色情觀光業》(Robots, men and sex tourism),對阿姆斯特丹“紅燈區”進行了預測。該文指出,到2050年,性愛機器人將徹底顛覆“紅燈區”現狀。每年年輕女子的人口買賣都存在上億美金的市場,性愛機器人出現於色情服務業,將會使色情行業人口販賣的情況到本世紀40年代徹底消失。屆時,滋生疾病和犯罪的色情業將轉型成為一項與犯罪無關甚至受到尊重的職業。

  “損害人類之間的情感共鳴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