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汪毅夫:考題的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18-06-10 00:29:05


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汪毅夫(中評社 張爽攝)
  中評社香港6月10日電(作者 汪毅夫)又雙叒叕,一年一度的高考來也。考後,考題往往要被考評、討論一番:上峰要考評,出得好不好;家長要討論,出得難不難。                           

  清代有兩個考題的故事,俺說給各位聽聽。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福建舉辦丁卯科鄉試(俗稱考舉人)。是科首次“准福建台灣府鄉試另編字號,額中一名”即給予台灣保障名額。是科考題裡有策問“台灣事宜”一道,康熙皇帝對此考題覺得“不好”、有個差評:“今覽各省所進題目錄中,其題目多有未當。如福建三場策問台灣事宜一道,於地方情形事勢,亳未通曉,乃茫昧命題,殊為悖謬”。實際上,這考題裡有福建學政的善良用意:讓考生發表見解有助益於“台灣事宜”,讓通曉台灣“情形事勢”的台灣考生得其便利、覺得考題“不難”也。                               

  光緒三十一年(1905),江西學政在江西各縣巡迴“院試”(童生試即“考秀才”的第三級考試)。其考題有:外人華服傳教,謀殖民於中國,借便私圖;中人西裝游學,受教育於外國,輒多流弊。國勢既殊,人心亦異。亟應昌明聖道,保合民德等情。英國駐江西九江領事館居然偵知並認為該考題“有鼓惑人心之機”,經由英國駐華大使照會 我外務部。對此,禮部提出的意見是:“查該學政所出題目,系欲維持人心,使人知忠君愛國,務為根柢之學,本無不合"雲雲。此一英人偵知我內情、干預我內政之事遂寢。外國駐我地方之機構,亦不得有刺探我內情(包括窩藏訓練情報人員)、干預我內政等行為。這是地方外事部門首應遵循的原則。                                

      2018年6月8曰記於

  (作者汪毅夫系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