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周建閩:島內因素乃兩岸關係發展的主要變量
http://www.CRNTT.com   2018-06-17 00:26:12


 
  矛盾辨證體下兩岸關係發展的崎嶇路

  何為兩岸對立統一的“矛盾辨證體”關係?周建閩解釋說,1949年國民黨剛剛退敗台灣之後,兩岸關係在“一個中國”的帽子之下,始終圍繞著主權的主導權和代表權之爭而延續和展開,這段時期的兩岸關係,是一種嚴重敵對狀態下的兩岸關係;在軍事鬥爭完全失利,奪取中國大陸的主導權已然絕望以及在國際社會爭奪中國的主權代表權失敗後,蔣經國領導下的台灣國民黨當局逐步回歸現實,開始了本土化進程,但他也不敢或不願放棄“反攻大陸”的口號,“躍馬中原”始終是眾多國民黨人心中的野望。“不可否認,儘管理念不同,目的不同,但在這樣一種對立狀況下的兩岸關係在‘一個中國’概念下,卻奇妙地形成一種對立統一的矛盾辯證關係,成為一種‘矛盾辯證體’,”周建閩總結說。他認為,這個“矛盾辯證體”,其內在邏輯關係是“內戰邏輯”,其外在形式是相互排他式的“一個中國”。

  周建閩指出,直至今天兩岸對立統一的“矛盾辨證體”關係依然存在,只是其表現方式大為緩和且被島內的“統獨之爭”所影響和替代,具體而言有以下幾個表現:

其一,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國際大趨勢是和平、合作、發展,加上大陸自1978年以來的改革開放和對台政策大變化,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大政方針,促使島內政局發生根本性變化,國民黨當局被迫解嚴,開放黨禁、報禁,並在老兵和台灣社會的抗議下開放探親,打開兩岸交流交往的大門。周建閩認為,這是兩岸關係打破冰封,突破發展的重大歷史性進程。

  其二,兩岸關係的開放和發展在實踐層面產生了許多新的問題,又促使兩岸官方以“白手套”——“兩岸兩會”的方式舉行正式商談,達成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周建閩認為,對於“九二共識”,在台灣島內有所謂“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認知,這個認知的基礎與排他式“一個中國”模式完全契合。他指出,儘管兩岸雙方對此表述的認知並不一致,但總體而言其維護了“一個中國”的共識,彼此也就默契地接受了“九二共識”這個概念。周建閩表示,“汪辜會談”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實現的,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里程碑。

  其三,國民黨對“中華民國”體制和憲法的堅持,成為反對台獨的制度武器,但也成為影響兩岸關係深化發展的阻礙。周建閩認為,“中華民國”及其憲法,始終是藍營人士堅持的法理基礎和意識形態符號,這也是綠營台獨勢力絞盡腦汁想要打破和改變的意識形態標誌及法理障礙。他指出,在國民黨內,隨著其本土化進程,黨內不少本土派人士不再以“反攻大陸”、“逐鹿中原”為理念,回歸現實,以台灣意識為依歸;但其與綠營最大的區隔就在於是否認同和堅守“中華民國”及其憲法,即“法理一中”上。周建閩表示,這也是吳敦義們堅持“一個中國,各自表述”,而不同意洪秀柱提出“深化九二共識”的“一中同表”論述的關鍵所在。他認為,由於這種認知上的固化和傳統反共思維,導致兩岸關係在2008年後馬英九國民黨執政時期雖然有了很大發展,實現了兩岸關係發展30年來的重大突破——兩岸直接三通目標的全面達成,但兩岸關係無法在和平發展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展開兩岸之間的政治談判並邁向和平統一。同時,周建閩還認為,也正是因為國民黨對兩岸統一心存抵抗,故雖然在兩岸民間交流的層次上來往熱絡,但在官方的制度層面上始終未放棄敵對心態,未能破解兩岸既有的對立統一“矛盾辨證體”關係;加上長期濃厚的反共意識形態宣傳,使台灣民眾無法擺脫恐共心理,為民進黨操弄反中仇中的台獨意識形態奠下思想和輿論基礎,使民進黨得以迅速做大,再度奪取了台灣的執政權,致使兩岸關係嚴重惡化。

  周建閩最後總結道,兩岸關係本是國民黨的強項,也是其唯一可以說服台灣民眾免除台獨帶來的戰爭恐懼,實現和平發展、形成共議統一最佳願景的政策論述。“但由於國民黨固步自封,未能擺脫傳統思維和論述的桎梏,喪失了對兩岸關係和台灣未來發展願景的核心論述,”他表示,政黨的靈魂在於核心政策論述,失去黨魂的國民黨成為政治上的行屍走肉,不僅丟失了政權,也由於沒有理念,呈現出一盤散沙的亂象。周建閩認為,國民黨要再度崛起,勢必要先解決其核心論述蒼白無力問題,為台灣民眾建構一個能真正為台灣帶來和平與共同發展的兩岸論述。“這就需要打破原有的兩岸關係對立統一‘矛盾辨證體’關係,建立一個共議共存共享共榮的兩岸關係新架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