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汪毅夫:歷史著作的後續工程
http://www.CRNTT.com   2018-07-08 00:28:10


鄧孔昭《〈台灣通史〉辨誤》書影(來源:汪毅夫提供)
  中評社香港7月8日電(作者 汪毅夫)注解古書(包括古代經典著作)的工作開始於漢代,而漢代的經典著作在魏晉南北朝各代、在唐代已有專門的注家注本。譬如,漢代經典的歷史著作《史記》(司馬遷),其著名的注家注本有號稱“三家注”的南朝劉宋裴駰《史記集解》、唐代司馬貞《史記索隱》和張守節《史記正義》。作為《史記》的後續工程,“三家注”考證其人名地名、考核其史實典故,實際上是《史記》的補充。宋代將“三家注”散列於正文之後,正文和注解渾然成為《史記》“三家注”本矣。

  台灣學者連橫的《台灣通史》寫成於百年前的1918年。近30年來,吾友鄧孔昭教授用功研讀《台灣通史》,有專著《〈台灣通史〉辨誤》(1990)及其增訂本(1991),以及考證考核《台灣通史》涉及的人名地名、史實典故的專文多種,並應北京商務印書館誠邀,為該館2010年12月版《台灣通史》撰寫《連橫先生學術年表》和題解文章《連橫與〈台灣通史〉》,附於書後。   

  鄧孔昭教授為傳世百年的《台灣通史》所做的後續工作,屬於歷史著作的後續工程,對《台灣通史》的後續傳世有相當正面的積極意義。

          2018年7月5日記於北京                                    
  (作者汪毅夫系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