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透視柯文哲:超越藍綠的政治偶像?
http://www.CRNTT.com   2018-09-26 00:11:45


柯文哲在接受台灣媒體採訪
  中評社╱題:“透視柯文哲:超越藍綠的政治偶像?” 作者:束沐(香港),中評社輿情分析部執行主編、中評智庫大數據輿情分析師

  一、“柯文哲現象”反思

  九百五十萬。這是台灣綜藝節目《一日市長幕僚》在Youtube的播放次數,而這檔真人秀“男主角”之一,台北市長柯文哲,網絡人氣隨之飆升“爆表”。據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統計,柯文哲目前已成為全台灣享有最高媒體聲量、最高輿論關注度、最高網民好感度的政治人物。

  《一日市長幕僚》是台灣網絡電視頻道“麥卡貝”製作的“一日系列”節目的其中一集。節目記錄了藝人邰智源在一天時間內扮演台北市長幕僚,跟隨柯文哲上班、開會、接受採訪、考察市政的全過程。這檔節目不僅再次突出了柯文哲心直口快、注重專業、雷厲風行的個人特質,也意外捧紅了“學姐”黃靜瑩,這位曾任職記者、長相甜美的年輕幕僚,也成為台灣輿情熱點人物。

  “柯文哲現象”也好,“柯文哲效應”也罷,對於台灣政壇和輿論來說,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四年前,柯文哲與民進黨合作,以“在野大聯盟”方式投入台北市長選舉。這位自稱“墨綠”的“白衣素人”藉“太陽花學運”的民氣,大勝國民黨候選人、連戰之子連勝文。這一仗試出了台灣民意風向,當時的輿論普遍認為,國民黨失守台北,2016民進黨勝局已定。

  不過,人們未曾想到,當時被眾星拱月、前呼後擁的這位高智商素人市長,一路磕磕絆絆,偶像光環非但沒有消失,反而越來越強。去年台北世大運後,柯文哲人氣逆襲,有媒體稱之為“總統級聲望”。當時很多人不以為然,不料一語成讖。今天的柯文哲,已然成為2020挑戰民進黨的熱門人選。

  二、柯粉是誰?“網紅市長”的支持者們

  瀏覽社交媒體,關於“柯粉”的討論隨處可見。顧名思義,一如“扁迷”、“馬迷”,柯文哲在網絡社區也有一群忠實擁躉。在“柯粉”眼中,唯有柯文哲才是真正為百姓考慮的市長,而藍綠兩黨都是為了一己之私、一黨之利的“共犯結構”,而柯文哲被攻擊和批評,是被撈不到好處的藍綠政客聯手霸淩。

  有輿論批評這些人是“網絡紅衛兵”,而柯文哲則稱之為“網絡義勇軍”,他更進一步用“破殼小雞”比喻他的支持者們。意思是,年輕人就像破殼而出的小雞,會把第一眼看到的視為父母,從此就認準了這個人。的確,從2014年登上市長寶座,到2017年世大運獲得英雄般掌聲,對於台灣年輕人來說,一路走來,柯文哲成為了他們的偶像,也成為他們的政治啟蒙導師。

  “我在學校裡問過好多住台北的年輕人,問他們會把票投給誰,無論是親綠還是親藍,他們都表示會投給柯文哲。”台灣東海大學教授潘兆明分享了他的第一線經驗。他分析,年輕人厭惡藍綠政治,認為藍綠衝突是造成台灣政治內耗的主要原因,當他們發現柯文哲不會陷入藍綠對立時,“柯P效應”產生了。

  長期研究台灣青年政治參與的廣東台灣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李仕燕也認為,青年一直希望跳脫藍綠,但是長期以來都沒有機會,所以他們總是從寄希望於一個黨轉到另一個黨,如此不斷輪替,“柯文哲的出現給他們帶來了第三種選擇”。

  2016年,蔡英文以689萬票大勝,民進黨席捲“立法院”133席中的68席,首次進入“完全執政”時代。這主要歸功於大量年輕人。從2013年的“洪仲丘事件”到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號稱“覺醒青年”的他們把希望寄託在看似已褪去草莽氣息、充滿專業理性的“英派”上,民進黨一度成為正義、本土、改革的化身。

  然而,這很快化為泡影。台灣“悶經濟”毫無改善,社會持續撕裂,兩岸和平與交流局面受到“台獨”嚴重威脅,輿論充斥著對蔡政府的怨氣與失望。連民進黨中央發佈的執政兩週年民調也顯示,對蔡政府滿意度僅有41%。蔡英文曾不解地舉出島內股市指數、投資增長等數據來為自己辯護,網民們的一句話就把她打回原形:難道妳忘記當年批評馬英九數據治國和無感復甦了嗎?

  這種焦慮和失望,身處低薪泥潭的年輕人更有切身體會。但與此同時,國民黨仍深陷於黨產歸零、內部分裂、青黃不接、論述缺失的困境,年輕人對國民黨的疏離與厭惡已經隨著政治社會化逐漸定型。他們對民進黨的失望很難轉化為對國民黨的期待。“柯文哲比較特殊的就在於,他是在藍綠整體的勢力呈現下降的背景下凸顯出來的。”李仕燕道出了關鍵。

  時勢造英雄。但同等重要的是,柯文哲之所以被年輕人青睞,更直接的原因在於,非傳統政治人物出身的他,不僅沒有“官氣”,還甘願搞笑、搞怪、出洋相甚至扮丑,說他是個“綜藝咖”毫不為過。換言之,沒有偶像包袱,反而讓柯文哲成為了偶像。

  李仕燕注意到,“網紅”與台灣青年參政相結合,產生了奇妙的政治效應。

  柯團隊的新媒體幕僚柯昱安曾對外公開了台北市政府與“網紅”合作行銷市政的策劃案。他透露,許多“網紅”不需要出場費也願意和柯文哲合作,因為柯文哲本身就自帶流量。這也促成了柯文哲走進了年輕人的“內心小宇宙”。

  “這個方式的特點在於:成本低、人氣高、受眾面極廣。”李仕燕認為,以上這三點剛好和如今台灣青年對時政發表訴求的途徑相吻合。“所以柯文哲就成功地抓住了青年,當然青年也需要柯文哲,現在二者之間是一種互利互惠的關係。”

  不過,台灣《遠望》雜誌“90後”編輯、統派青年張瑋珊的看法,代表了另一種聲音。“柯文哲很擅長包裝自己。”談到《一日市長幕僚》的爆紅,她認為,敢說是柯文哲“素人”特質決定的,如果他走傳統的競選路線,肯定沒有辦法脫穎而出,因此他凸顯與傳統政治人物的差異,理所應當。

  “所以他做的本就是他應該做的事,沒必要過度神話他。”曾在“行政院”工作過的張瑋珊發現,在那些需要選票的政治人物之外,還是有很多實事求是辦事的工作人員。所以她認為,柯文哲在節目中強調的很多問題,比如很多市政事務必須要用科學化的方法去計算,並沒有特殊之處。

  國政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盧宸緯也持類似觀點。“有點像是一種表演,他針對不同情境表演出他認為能夠獲得民眾最多支持、最想要的模樣。”她分析,柯團隊擅長通過大數據抓到大家的胃口,發現現在民眾要的是什麼、年輕人喜歡什麼樣的特質,然後去迎合他們的喜好。

  盧宸緯說,相對於其他政治人物比較拘謹,柯文哲展現出率真、辛辣的形象,“台灣年輕人就是喜歡這種路線。”

  三、糾結與算計:微妙的柯綠關係

  8月8日,民進黨副秘書長徐佳青表示,黨內再有人“挺柯”或被開除黨籍。此言一出,輿論一片嘩然,“清黨”之說四起。柯文哲則回應“你們黨員一半支持我,難道都開除?”四兩撥千斤的回答,再度讓“柯粉”們對民進黨極盡挖苦諷刺。很快,此前一直傾向於禮讓柯文哲的民進黨秘書長洪耀福出面滅火。不少媒體人暗示,不僅是洪耀福,蔡英文也是個“禮讓派”。

  民進黨內較為高調的友柯、挺柯人士,以台北市政府民政局長藍世聰、市長顧問周榆修,台北市議員高佳瑜、王威中,里長邱碧珠等為代表。台中市長林佳龍、新竹市長林智堅與基隆市長林右昌,也是較為積極與柯文哲合作、同台的民進黨籍縣市首長。

  究竟要不要禮讓柯文哲?年底選舉是否出現“棄保效應”?上文所呈現的民進黨內部爭論與自相矛盾,正是民進黨在看待柯文哲時充滿糾結與算計的縮影。

  “對民進黨來講,和柯文哲之間是一種非常微妙也非常燙手、不好處理的關係。”資深民進黨研究專家、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林勁分析,四年前在民進黨的幫助下,柯文哲當選,“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柯)有相當一部分的特殊的社會支持基礎。”

  林勁點出的“特殊”,意即柯文哲曾是綠營甚至“獨派”的代言人。而正是因為這點,讓兩岸議題成為了柯文哲上任後與綠營分道揚鑣的導火索。

  2015年2月,履新兩個多月的柯文哲在接受美國媒體《外交政策》專訪時說,與其談“一國兩制”,不如談“兩國一制”來縮小彼此的差距。不料,一個月後,柯文哲在接受新華社、央視和中評社聯合採訪時,提出包括“兩岸一家親”與“互相認識、互相瞭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在內的“一五新觀點”。輿論認為,這一表述就是“雙城論壇”繼續舉辦的“通關密語”。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