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關注:全球債務不斷上升 怎解
http://www.CRNTT.com   2018-10-02 00:13:00


會議現場(中評社 海涵攝)
 
  李揚通過一些指標對危機之後的一些國家進行了比較,他指出,危機之後所有的國家都在加杠杆,但是從結構性來看,發達經濟體是政府的債務發展很快,而新興經濟體,特別是在中國,微觀企業和中國居民上漲比較快。發達經濟體,宏觀經濟出現問題、債務出現問題的時候,是政府擔著,而在發展中國家,出問題之後推到企業頭上,推到居民頭上,基本上是這樣一個格局,這種格局它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通過上述比較,李揚給出了以下幾個分析:

  第一,經濟成長比較穩定,但是債務不斷上升,於是就自然而然就有一個概念,就是債務經濟增長的密集度的問題。也就是為了支撐一個單位的GDP增長需要多少債務。他指出,當我們說到上升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們為了達成一個單位的GDP增長,現在比以前需要更多的債務,未來比現在還要更多的債務,債務的密集度上去了,這是一個全球現象,是一個我們回避不了的現象,這是讓我們搞金融的很尷尬的一個現象。

  對此,李揚表示,對於債務密集度上升這幾個現象應當給予確認,要分兩個層面看:其一,基本層面就是經濟的金融化,具體表現為房地產在經濟體系中的地位不段上升;無節制的金融創新,加速了金融對實體經濟的疏遠化;市場交易的便利化提高了各類資產的流動性;貧富差距。其二,就國際而言,少不了美國,現在美元全面的回歸,在攻城略地,比重上升了。

  第二,周期變形、金融周期凸現。李揚表示,上世紀70年代開始,隨著金融創新全面展開,導致金融化、類金融化,經濟運行顯著受到金融周期的影響。巨大債務的貨幣源源不斷的注入並滯留於金融體系,不僅加大了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便利程度,而且使得金融方面的扭曲往往先於實體經濟的扭曲發生,所以使得周期的運行完全改變。原來,若是貨幣發多了,則物價上漲、產量上漲,然後過剩。以公共價和產量需求為樞紐的周期運行的格局現在不經過它了,在過量的貨幣信用在實體經濟中轉化為全面通貨膨脹之前,由資產價格高位崩潰帶來的金融危機就已爆發。實體經濟沒有多少變化,但是金融裡面是城頭變幻大王旗,一會兒這個變,一會兒那個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