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秋分後 養生重在健脾胃
http://www.CRNTT.com   2018-09-30 21:46:19


  中評社北京9月30日電/《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分”示晝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樣,此日太陽直射地球赤道,晝夜相等。此後,陽光直射位置開始進入南半球,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氣溫降低。

  秋分以後,氣候漸涼,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而出現泛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或使原來的胃病加重。專家提醒:秋分節氣重視以下幾點防護,讓你們的脾胃更健康。

  起居,早睡早起注意保暖。秋涼之後,晝夜溫差變化大,適當添衣,夜間睡覺時蓋好被褥,做好腹部保暖,減少對胃腸道的不良刺激。

  飲食,看體質吃健脾食療。飲食應以溫、軟、淡、素、鮮為宜,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不吃過涼、過燙、過硬、過辣、過黏食物,避免暴飲暴食,戒煙限酒。此外,不論是西瓜還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俗語說“秋粥宜人”,中醫養生學家還提倡在秋季期間每天早晨吃粥,如明代李挺認為“蓋晨起食粥,推陳致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在配制這些粥品食療時,不妨選用一些中藥,如薏米、枸杞、芡實、懷山藥、黃芪、黨參、茯苓、白果等,可以提高保健強身、預防疾病的功效。

  精神,保持神志安寧。中醫認為:“思為脾志,敏感多疑則過思,過思則傷脾。”傷脾則會出現因供血不足而引起的頭昏、乏力、心慌等一系列所謂“心衰”的症狀。因此,秋分養脾胃,精神調養最主要的是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避肅殺之氣,收斂神氣,適應秋天平容之氣。

  鍛煉,適度戶外有氧運動。罹患胃腸病的人,除了更要注意飲食衛生,靜心調養自己的性格之外,可適度進行戶外有氧運動,如打太極拳、騎自行車、慢跑、做廣播體操等,以提高自己的抗病能力。

  養胃,敲打按摩養胃排毒。一天之中,最佳養胃時間是7~9點,也就是辰時,又名食時,是我們吃早飯的時間。此時敲打按摩胃經排毒,效果最好。簡單地說,從鎖骨下,順兩乳,過腹部,經兩腿正面,一直到腳趾。在我們小腿正面偏外側邊緣,是足陽明脈胃經經過的部位。我們可以沿著足三里開始,有痛感的地方要重點敲。長此以往,可以促進胃部毒素的排洩,達到養胃的目的。

  灸法,秋分灸防病保健。秋分過後,天氣逐漸轉涼,此時艾灸可以扶助陽氣,提高機體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傳統中醫認為,秋分到立冬的45天為“秋行冬令”,主氣為陰,非涼即寒,此時人體陽氣收斂,陰氣漸長,腸胃陽氣虛弱,致使消化受損。同時,秋天主燥主肺,秋分之後以寒燥為主,跟肺相關的虛寒之症會增加,因此“潤燥養肺壯脾胃”成為秋分艾灸養生的重點。艾灸的溫熱可以消除秋天的寒氣,讓身體溫暖,同時促進血液的循環,抵禦即將到來的冬季的寒氣。

  (來源:《生活與健康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