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克強亞歐行:讓“開放”結出“多贏”碩果
http://www.CRNTT.com   2018-10-22 10:15:31


當地時間10月15日中午,李克強總理在海牙首相府與荷蘭首相呂特共同會見記者。(圖片來源:中國政府網)
  中評社香港10月22日電/金秋十月,中國總理李克強展開其亞歐之行。無論是出席強調多邊主義與多極多贏的“上合”峰會,還是作為中國總理首次訪問荷蘭、并赴比利時出席兩年一屆的“亞歐峰會”,這位大國總理,所到之處,所發之言,在傳達出中國在複雜國際局勢下,持之以恒地高擎自由貿易大旗、身體力行多贏雙贏、持續承諾擴大開放的中國襟抱。李克強的足跡,將亞歐大陸連成一片,這在大西洋另一側的美國高舉單邊主義大棒、高喊“美國優先”的背景上,具有發人深省與正本清源的意義。

  法國《歐洲時報》10月17日載文《李克強亞歐行:讓“開放”結出“多贏”碩果》,文章說,14日,李克強抵達堪稱歐洲最開放的國度——荷蘭進行正式訪問。李克強說:“我這次來,也是探訪故友。”誠然,荷蘭論國土與資源只稱歐洲“小國”,卻在歐盟中與中國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國。這個數字十分說明問題。兩國在務實、互信兩個發展的關鍵詞上,也有頗多共同語言。

  如果說,以開放貿易立國的荷蘭與40年來致力於改革開放的中國,具有某種發展觀念的共同基因,似不為過。荷蘭從未尋求“建墻”式的單邊主義,也從不修“自留地”式的“籬笆”,荷蘭與中國都是多邊秩序與全球化的受益者。 正如李克強所說——“回顧我們各自的歷史與奮鬥歷程,在‘中國故事’與‘荷蘭故事’中,有一種相似的精神氣質”。

  這種開放、不排他主義,也凸顯於李克強此訪的各個環節。當有記者問及,應對美國保護主義,荷蘭中國是否是盟友?李克強仍然展現開放胸襟——“我們是朋友,不是盟友,我們的合作不針對第三方”!

  在對華政治友好關系上,荷蘭也堪稱“老資格”。荷蘭是最早承認新中國、最早同中國開展長期性科研合作的西方國家之一。尤其近年,兩國關系發展勢頭良好。2014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成功對荷蘭進行國事訪問,中荷建立起“開放務實的全面合作夥伴關系”。今年,威廉-亞歷山大國王和呂特首相兩個月內相繼訪華、李克強金秋訪荷,創造了中荷關系史上高層熱絡互訪的新紀錄。

  16日,李克強總理與荷蘭首相呂特共同見證雙方企業簽署8項合作協議,涉及能源、金融、航空、農業科技等領域,總金額約100億美元。其中一項合同是荷蘭電池制造企業沃克斯公司決定向中國投資18.5億美元,在長江三角洲地區設立新能源鋰電池超級工程項目并設立中國研發基地;荷蘭皇家殼牌集團與中海油集團決定在中國建設三期項目,總投資數十億美元;荷蘭皇家航空與中國廈門航空簽署備忘錄,決定升級機務維護合作,項目金額28億元人民幣;荷蘭國際集團與北京銀行簽署了在中國設立合資直銷銀行的合作協議,總金額30億人民幣;這在貿易戰陰雲密布、一片唱衰中國經濟未來的語境下,引來歐美媒體高度關注。顯然,中荷大單的簽署,展示荷蘭企業對華信心、以及中國企業擴大與荷蘭合作的意願。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