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會人”群體心態與當今時代氣質格格不入
http://www.CRNTT.com   2018-11-05 15:09:11


 

  當社會的大部分精神生產都浸淫在功利主義中,當理想化的信仰價值體系無法落地為現實的認同和個人需求的滿足時,那些庸俗的、媚俗的東西倒是更有生命力,甚至以一種反叛的姿態來消解社會戾氣。如此一來,還怎麼讓年輕人相信“社會人”並不是社會人該有的姿態呢?

  以道相交才是成熟的社會人

  導演賈樟柯寫過一篇散文,名為《我的夜奔》,提到了他在高中時也曾經很“社會”地與兄弟們打架。當他站在講台上,以為可以用眼神來震懾對手的時候,怎麼也沒有想到,對手直接伸出了捅人的刀。

  “我決定把今天的事情忘記,從此以柔軟面對世界。是啊,少年無知的強硬,怎麼也敵不過刀的鋒利”;“少年的血多少源於荷爾蒙的分泌、多少有種可以理解的天性中的衝動,而現代社會彌漫開來的暴力氛圍卻讓我不安”。

  賈樟柯的感慨,自然讓我聯想到:當今追捧“社會人”的那些年輕人,他們扎堆在二三流學校,混跡在城鄉接合部,回家見不到父母,只有手機來傾訴……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強要找准“短板”,而青少年教育的一大“短板”便是人文教育。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說,人文教育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善待生命,包括善待一草一木的教育。我們在這樣一個時代,應該崇尚什麼,追尋什麼,都是很值得研究的。我們常常用培養知性的方法來養成德行——德育大綱化、德育課程化、德育系統化,講的是條條框框,言之成理,但收效甚微。

  人文教育的另一個維度,是對成熟社會人的正解。不能只求自然人的生理需求、經濟人的純粹理性,而忽視作為“社會存在”的人本身。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負責人邢海晶等專家指出,讀書人成長為成熟社會人的必然要求是其社會責任感的養成和維持。而一些不良社會思潮的泛濫,已成為制約其社會責任感養成的主要因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