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雙重視角下的特朗普政府“印太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8-12-26 00:17:52


 
  (三)“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在現階段排除中、印、印尼等印太地區經濟大國

  “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原是2005年5月28日由文萊、智利、新西蘭、新加坡四國發起,其宗旨是成員之間彼此承諾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知識產權以及投資等領域相互給予優惠並加強合作。其中最為核心的內容是達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務在內的綜合性自由貿易協定,即成員國90%的貨物關稅立刻免除,所有產品關稅將在12年內免除。該協定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建立自由貿易區。2008年美國宣佈加入談判,並邀請澳大利亞、秘魯等一同加入談判。2009年11月,美國正式提出擴大“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談判。自此美國全方位主導“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談判。此後,日本、馬來西亞、越南、墨西哥和加拿大也成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談判成員,使“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談判成員數量擴大到11個。

  “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美國主導“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談判進程的主要目的是: 

  第一,阻止在亞洲形成排除美國的區域貿易集團,確保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經濟戰略利益。亞洲是美國具有關鍵戰略利益的重要區域。為此,美國不僅要在政治、軍事上維持主導地位,還必須在經濟上維持主導地位。在區域經濟合作方面,阻止在亞洲形成排除美國的區域貿易集團是美國貿易政策的重要目標。美國學者莫新·S.汗(Mohsin S. Khan)認為,亞洲形成一個將美國排除在外的區域貿易集團對美國不利。〔22〕根據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評估,一個沒有美國參與的東亞自由貿易區可能使美國公司的年出口至少損失250億美元,或者約20萬個高薪崗位。〔23〕美國通過建立“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可以避免自身被排除在亞洲尤其是東亞區域經濟合作之外,從而可以獲得現實的經濟利益和長遠的戰略利益。

  第二,全面介入東亞地區經濟一體化趨勢,重塑並主導亞太區域經濟整合進程。2010年1月1日,有19億人口和6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建成,這對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有著重要的影響。在美國看來,名義上是東盟主導整個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實際上東盟衹是東亞經濟一體化這輛車的乘客,中國對這輛車行駛方向的影響力才是美國關注的焦點。隨著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的發展和中國地位的提升,美國在亞洲的經貿影響力相應衰落。美國通過“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談判不僅全面介入東亞地區經濟一體化趨勢,而且能夠重塑並且主導未來亞太區域經濟整合進程,成為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規則制定者和進程領導者。通過區域經濟合作打開新的市場空間,確保美國企業能夠自由和公平地進入這些最具活力的出口市場。

  四、地緣政治與美國的“印太戰略”

  地緣政治是人類政治中歷史最悠久的現象之一。它包括客觀和主觀兩個層面的涵義。在客觀層面上,它指客觀存在的地緣政治態勢、關係和過程;在主觀層面上,它指人們在對這些客觀存在的地緣政治現實認知、理解和運籌的基礎上產生的思想、理論和方法論。

  美國地緣政治學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1943年發表《和平地理學》一書,在麥金德的“心臟地帶”概念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邊緣地帶(rimland)”學說。他認為,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發生在邊緣地帶,而且邊緣地帶在經濟上、人口上都超越心臟地帶。因此控制了邊緣地帶就等於控制了歐亞大陸,控制了歐亞大陸就等於控制了世界的命運。他提出,從西亞、南亞、東南亞到東亞整個沿海地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帶,因為:第一,這一地帶具有發展經濟的優勢,是工業化的重要地帶;第二,它集中了能源以及很多戰略性的資源;第三,這裡還是海權和陸權進行角逐的最關鍵所在。這一理論突出了印度洋至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在國際地緣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對奧巴馬政府“印太戰略”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

  (一)美國將亞太地區與印度洋地區在地緣政治上聯為一體

  在古代,由於喜馬拉雅山脈的阻隔,東亞地區和南亞地區在地緣政治上是相對獨立區域,相互影響較少。冷戰結束後,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和中印的崛起,亞太地區與印度洋地區在經濟貿易上的聯繫越來越密切。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戰略”將亞太地區與印度洋地區在地緣政治和地緣戰略上聯為一體,增加了東亞地區和南亞地區的互動,進一步鼓勵了印度“向東看”戰略。2012年12月3日,時任印度海軍司令D.K.喬什(D.K.Josh)在記者會上稱,雖然印度不是“南海爭議”的相關國家,但印度已經做好準備赴南海,以保護該國在這一海域的海事和經濟利益。同月20日,印度和東盟決定,將雙方關係升級為“戰略夥伴”關係,並在共同發表的《印度-東盟展望2020年宣言》中提出加強海洋安全領域的防務合作。2013年11月,印度與越南簽訂為期三年的石油勘探備忘錄。根據該文件,越南向印度提供南海上的七個石油區塊,包括三個獨家開採的石油區塊。這使得南中國海的安全形勢更加複雜。

  近年來,巴基斯坦也開始接受“印太”概念。2015年2月,巴基斯坦參聯會主席拉沙德·默罕默德(Rashad Mohammed)在卡拉奇舉行的第六屆國際海洋研討會上指出:“印太地區有活力的社會政治條件和經濟潛力,各國在該地區安全環境中印太地區沿海要應對的挑戰增加。在這種情況下,減輕海上風險和脆弱性要求協調一致的努力。因此,該地區沿海國家需要以合作而不是競爭的精神關注合作性的海上安全。它們在發展軍事能力、部署海軍和開發資源時不應導致地區緊張的上升。”〔24〕

  (二)印太地區格局正在從一超多強向多極格局演變,形成兩類多個三角關係

  當前,亞太地區正處於地緣政治的轉型期。冷戰結束後,亞太地區是美國這個超級大國和多個強國並存的“一超多強”格局。隨著中國、印度、東盟等新興力量崛起,以及美國在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受到削弱,美國的實力相對下降,亞太地區正在向多極化方向發展。印太地區作為地緣政治和地緣戰略整體性的形成,進一步加快了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印太地區多極化趨勢的表現形式之一是形成兩類多個三角關係。第一類三角關係以三角博弈為主,包括中美印三角關係、中美日三角關係、中美俄三角關係、中美澳三角關係等。第二類三角關係以三邊合作為主,包括美日印三邊關係、美日澳三邊關係、美印澳三邊關係、美日韓三邊關係等。雖然根據國際政治中的三角關係理論,這第二類三角關係主要是三邊合作,不是典型的三角關係,但美國越來越重視這些三邊合作關係,這就表明美國在實力相對下降的情況下,不得不更多依靠盟國和夥伴國家的力量。

  中美印三角關係是印太地區最重要的三角關係之一。美國是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最大的發達國家,又是國際體系中占主導地位的大國。中國和印度是兩個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互為鄰國,又是國際體系中兩個上升的大國。中美印互動關係朝什麼方向發展,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未來世界的戰略格局和國際體系的走向。美國有的人企圖用提升美印關係來制約中國。但美國能否利用印度來平衡和制約中國,並不完全取決於美印關係的發展。因為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中印兩國之間有許多共同利益。首先,中印兩國的發展是在亞洲興起大背景下進行的。世界經濟和政治重心正在從大西洋兩岸向印太地區轉移,中印兩國都發展起來,才能實現亞洲崛起和亞洲世紀;其次,中印作為兩個最大發展中國家,都致力於提高本國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相互軍備競賽或相互牽制,並不符合兩國國家利益;第三,中印兩國都是新興大國,在歷史上都有著遭受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侵略的類似遭遇,現在都面臨著實現現代化的相似任務,因此它們的戰略目標是並行不悖的,相互間共同利益遠遠大於分歧,兩國都致力於國內經濟發展,並希望實現地區與世界和平。中美之間也有許多利益交匯點,它們的戰略目標並不是相互衝突的,雖然有相當多矛盾之處。中美印之間是有可能避免“安全困境”的,因為安全的內涵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傳統軍事安全雖然仍很重要,但非傳統安全威脅的上升促使中美印更多進行合作。世界正處於一個新的經濟全球化時代,在“地球村”中,中美印共同面臨恐怖主義、傳染性疾病等許多非傳統安全威脅,需要合作加以應對。

  中美澳三角關係是印太地區重要的三角關係之一。美澳是盟國,兩國承擔安全方面的相互義務。2014年, 中國購買了澳全部出口商品總額的33.8%,中澳貿易總值達到約12820億美元。〔25〕近年來,美澳軍事關係加強。2011年11月,奧巴馬總統宣佈,美國從2012年開始在澳大利亞駐紮250名海軍陸戰隊員,未來駐澳美軍總兵力將達到2500人。這些部隊進駐澳大利亞北部達爾文港的羅伯遜軍事基地。這是美軍戰鬥部隊首次正式駐軍澳大利亞。美國海軍正在考慮獲得更多使用珀斯附近西部港口艦隊基地設施的機會,甚至希望派遣美國軍艦輪換駐紮使用這些基地設施。美國核潛艇曾不時利用這些設施,因此存在先例。美國空軍B-52戰略轟炸機和B-2隱形轟炸機將可能開始使用澳大利亞北部的跑道,這也是加強美國與澳大利亞國防軍之間聯合訓練演習的一個途徑。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防務分析專家扎克·庫珀(Zack Cooper)認為:“美國一直對利用這些基地很感興趣,如果不是能夠隨時使用,那至少也能夠通過它們進行部隊的輪換。此外,從地理角度來說,這些基地位置極佳,可以讓美國在需要的時候輕鬆地快速到達東南亞。”〔26〕由此可見,美國在澳大利亞派駐戰鬥部隊和艦機,以及美澳加強防務關係,主要是為了應對在南海和東南亞可能發生的危機事態。與此同時,澳大利亞在經濟上又難以離開中澳經貿關係。中國自2007年起是澳大利亞最大交易夥伴,也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出口目的地。礦石和能源是澳大利亞出口中國的最大宗商品。這些使得澳大利亞不願意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但中美澳三角關係中也存在一些博弈因素。

  中美俄三邊關係是在冷戰結束後逐漸形成的。在中美俄三邊關係中,中美之間和美俄之間的關係競爭與合作並存,摩擦與協調交替。1996年中國和俄羅斯決定建立和發展兩國“平等信任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這一關係是“建立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基礎上的新型國家關係”。〔27〕2001年7月16日,中俄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徹底擯棄了那種不是結盟就是對抗的冷戰思維,是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國家關係的體現”。〔28〕中美經貿關係的日益密切已經使經濟合作成為兩國關係的最重要壓艙石。在中美俄三邊關係中,中俄兩國之間的關係要好於他們各自與美國的關係。中俄兩國並不是與美國全面對抗,而衹是在某些主要問題上,如美國發展導彈防禦系統、北約東擴等,尋求加強相互合作以在外交上應對美國。從現實情況看,中美之間和俄美之間由於既有很多共同利益又有許多矛盾,因此形成既合作又競爭關係的可能性最大。但在烏克蘭危機發生後,美俄之間的對抗性有所上升。中俄兩國與美國之間在某些傳統安全問題上會出現“零和”模式;但由於各國在經濟方面相互依存關係的發展和存在許多跨國界問題,它們在大多數非傳統安全問題上,如環境惡化、國際恐怖主義、毒品等,將不得不尋求良性互動或良性互不動,面臨“三贏”模式或“全輸”模式。

  中美日三角關係在冷戰結束後成為印太地區影響最大的三角關係之一。當前,國際戰略形勢正處在深刻變化之中。中美日三角關係也在進行前所未有的調整。現在中美日有很多共同利益。它們相互之間的貿易和經濟合作關係不斷發展,在經濟上日益相互依存。中美都希望亞太地區保持和平與穩定,都需要進行合作來解決一些全球性問題。但日本右翼和安倍政府企圖否認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歷史,安倍政府意在修改日本和平憲法,加強軍事力量。日本政府宣佈所謂“釣魚島國有化”,激化了中日關於釣魚島主權歸屬的爭議。美國為了制約正在上升的中國,強化美日聯盟。這些成為造成中美日三邊關係複雜化的重要因素。從長遠來說,中美日有必要建立平衡穩定、合作共贏的三邊關係,這將是構建全球大國戰略穩定框架的重要一環。

  總體來說,在第一類以博弈為主的三角關係中(包括中美印三角關係、中美日三角關係、中美俄三角關係、中美澳三角關係等)中,雖然美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即矛盾中起主要作用的方面,而這些三角關係的性質,主要地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但中國仍有較大或一定的迴旋餘地和博弈空間,特別是在中美俄三角關係中。在第二類以三邊合作為主的三角關係(包括美日印三邊關係、美日澳三邊關係、美印澳三邊關係、美日韓三邊關係等)中,美國佔有主導地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