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基建”將成經濟內生增長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19-01-21 08:13:10


  中評社北京1月21日電/財政部要深化減稅降費,發改委要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央行要為實體經濟提供足夠的金融支持。1月15日上午,三部委聯手向市場釋放的積極信號,是為2019年宏觀經濟的穩健運行“修橋鋪路”。

  證券時報發表記者邢雲文章表示,作為穩增長的重要抓手,投資無疑依然是2019年的重要命題。稍早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促進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其中,需要關注的是,在國家投資規劃中,再次提到的“基建”有了新概念、新指向與新脈絡。

  在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發揮投資關鍵作用重在形成精准投資、有效投資,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在投資重點上突出“補短板”,在項目選擇上突出“納入規劃的項目”,在投資決策上堅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國家發改委將重點突出五個方面的建設,包括新型基礎設施、城鄉基礎設施以及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民生和公共服務項目,生態環保和自然災害防治能力。

  文章介紹,與以往基建集中在“鐵公基”不一樣,“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重點推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建設,加快5G商用步伐。其中,5G網絡是基礎。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都將依存網絡存在。目前來說,僅僅運營商在5G基礎設施上的投資都不容小覷,再加上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的應用和維護等,將直接拉動產業升級和高科技邁進。在5G網絡上,是場景應用級別的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等。上述應用在5G網絡上完善後,萬物互聯將成為可能。

  如果以資本市場的角度剖析,任何上升到國家政策的產業投資,不僅會是一段時間內中國經濟內生增長的邏輯,也可能為中國資本市場帶來“潮汐力”。中國的城鎮化和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從高速增長期過渡到穩定發展期,即便實施新型城鎮化等擴大內需的措施,國內基建市場的規模也難以再大規模擴張。預計短期之內,國內已難有大規模的高速公路、高鐵、港口、機場等新增建設需求,屆時建築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將逐漸顯現。

  文章指出,此種形勢下,傳統基建對於經濟增長的邊際效應已經有所減弱,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則將成為穩投資、穩經濟的重要支點。當前,中國正在培育和發展經濟新動能。發展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5G等產業不僅是適應內需市場消費升級的需要,也是推動製造業邁向中高端的重要驅動力。近年來,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相繼成為政策及投資熱點,一系列技術或概念的背後,歸根到底是數據驅動的科技生態迅速崛起。可以想見,這些新興科技的產業化,無疑需要一套新型基礎設施做強大的支撐。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有利於發展數字經濟為代表的經濟新動能,並推動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因此,國家在“新基建”的布局也將產生長期性、大規模的資金需求。筆者認為,“新基建”的到來,將會引領新的產業周期,並成為國內一段時間內新經濟的增長邏輯。

  此外,對照此前基建投資出現的問題, “新基建”投資需要注意下述幾點:一是做好頂層設計,精細規劃,避免出現盲目重複投資;二是在目前經濟形勢下,應形成多元投融體系,著力引入民資參與新型基礎建設。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