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姜舜源:“后妃不得干政”與太后“臨朝聽政”
http://www.CRNTT.com   2019-02-06 10:46:44


明宣宗手繪《萬年松圖》為母親張太后祝壽。遼寧省博物館藏
 
   明清史巧合,太后版仿佛

  明永樂遷都北京之後,第二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熾在位僅一年去世,其遺孀張太后,在明初歷史上發揮過重大作用。首先是對朱高熾父子立有大功。《明史》記載朱高熾為太子時,永樂帝幾次意欲易儲,但由於永樂帝及徐皇后,對這位兒媳頗為中意,加以喜歡高熾之子瞻基,終使高熾儲位得以保住。仁宗死後,張太后扶助兒子宣德皇帝朱瞻基,“宣德初,軍國大議多稟聽裁決”。明宣宗繼位時已經二十八歲,但人們並不認為張太后“干政”。

  如果說宣宗繼位,是因為永樂生前已指定其為隔代繼承人“皇太孫”,那麼在明宣宗三十八歲英年早逝後,張太后的抉擇便至關重要。當時宣宗的太子朱祁鎮年方九歲。有傳言說太后準備讓另一個兒子襄王朱瞻善繼位。《明史》記載,張太后召諸大臣至乾清宮,指著太子朱祁鎮,哭著說道:“此新天子也!”於是君臣山呼萬歲,浮言乃息,政局穩定下來。
 
  明陳建《皇明通紀法傳全録》卷十八記載是:“宣廟賔天(逝世),時張太后以‘國有長君,社稷之福’,取襄府金符入內,欲召襄王立之。以二楊學士議不諧(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榮提出異議)而止。”這位張太后以國家安定為第一考慮,接納內閣大臣意見,依據明朝“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兩個傳位順序,與“立嫡立長”相權衡,最後維持第一順序,決定由孫子繼位。受張太后高風亮節感染,大臣們請太后“垂簾聽政”,但張太后堅拒不受,說:“毋壞祖宗法。”關鍵時刻中流砥柱,大事底定之後不戀棧權位,這就是她的個性。這也說明,太后臨朝聽政不是禁區。

  而且按照《明宣宗實錄》所記,宣宗對兒子的遺囑是“國家重務白太后。”囑咐兒子,國家大事要報告祖母張太后裁奪。遼寧省博物館藏明宣宗手繪《萬年松圖》,呈太后作生日禮物。當時太后住仁壽宮(即今故宮慈甯宮),上書“奉仁壽宮清玩”,而不直呼太后,顯示其畢恭畢敬。宣宗的遺孀是孫皇后,但她沒有政治才能;張太后此時已經是太皇太后,但當家作主還得靠她。這與清初順治皇帝死後,孝莊太后做主決定康熙繼位,康熙未成年時太皇太后當家作主,完全一樣。

  明後期泰昌皇帝遺孀李太后,扶持年僅十歲的萬曆皇帝繼位,當時正是古人所謂“主少國疑”(君主年少,國家沒有主心骨)之際,李太后知人善任,選定忠君體國的張居正擔任首輔,忠誠正派的馮保為司禮監(相當於皇帝與內閣之間聯絡人),建立起由她主政,內閣與司禮監協調一致的政權運行體制,穩定了政局。由張居正帶培小皇帝,並推行“張居正改革”,開闢了明後期一段輝煌。

  相反,明中期明武宗死後,其母張太后比較軟弱,造成內閣首輔楊廷和與少年新君嘉靖皇帝,圍繞“大禮議”持續鬥爭。嘉靖皇帝繼承他的堂兄武宗的皇位,上台後欲追尊他的生父興獻王為帝,遭到大臣們強烈抵制,文武群臣一百三十多人在左順門(故宮太和門東角門昭德門)前哭諫。此時嘉靖帝年方十九,血氣方剛,正躍躍欲試,於是下令就地廷杖,當場斃命十七人,另有數十人被皇帝打入獄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