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姜舜源:清宮用膳與清廷賜宴 雞蛋報天價
http://www.CRNTT.com   2019-02-07 00:18:14


清《光緒帝大婚圖冊•太和殿賜宴》,筵宴情形與元旦大宴基本相同。
 
  啟功先生回憶皇室舊事,說御膳房一般不會給皇上提供難以搞到的食品,比如反季節蔬菜。如果皇上一吃覺得好,下頓飯還要吃,可他們弄不到了,豈不是跟自己過不去?所以儘量給他弄些大路貨,但造價不菲。大家都認為乾隆帝奢侈,但當時清宗室人士昭梿《嘯亭雜錄》說他自奉儉約,御膳開支屢次核減,至乾隆末年壓縮至年經費兩萬餘兩。有一次問大臣汪由敦,早餐吃什麼。汪說:“臣家計貧,每晨餐不過雞子(蛋)數枚而已。”乾隆帝大吃一驚:“雞子一枚需十金(十兩銀子),四枚則四十金矣。朕尚不敢如此縱欲,你還哭窮!”林則徐《軟塵私劄》稱,道光帝在位期間尤其節儉,“宮中嬪侍,非慶典不得食肉”;以往慣例,御膳備四份,其中兩份賜給在內廷軍機處、南書房、上書房等處值班的大臣們,兩份賜給妃嬪們,他從牙縫裡擠經費,妃嬪們那兩份免了。光緒帝身子虛,每天吃四隻雞蛋,“而御膳房開價至三十兩。”明後期隆慶皇帝作皇子時,住在東華門附近的端本宮,經常到東華門外買果餡餅。當皇帝後有一天還想吃,御膳房報帳:發麵的、剝果的、製糖的,共需五十兩銀子。他一聽笑了,說:“只需銀五錢,便可在東華門口買一大匣也。”

  清代帝、后平時吃飯,稱“傳膳”、“用膳”、“進膳”。清宮沿用在東北時的一日兩餐制。早膳辰正(早八點),晚膳未正(下午兩點)。這肯定堅持不到晚上睡覺,所以兩餐之外,還有酒膳和各種小吃,一般在下午或晚上。膳前由內務府大臣開單備案,單上注有某人烹製某菜肴,以防不慎。

“唯予一人”,慣吃獨食
 
  到開飯時間,皇帝命御前侍衛傳膳。御膳房官員立刻行動,擺膳太監迅速到膳房取飯菜,盛裝在食盒裡,雙手捧到皇帝膳桌上,御膳全部擺好後,皇帝身邊的隨侍太監“嘗膳”,每樣飯菜嘗一口,以防有人投毒。末代皇帝溥儀《我的前半生》,說是每個盤碗裡放一枚銀牌,銀遇到砒霜等大多數毒藥會變黑。還相傳清代皇帝儘量不暴露自己飲食喜好,“吃菜不許過三匙”。大抵傳說而已,實行起來因人而異。比如明末崇禎帝朱由檢,繼其兄朱由校即位,其時宮中閹黨魏忠賢剛除,他由王府入宮後格外小心,起初連宮中的御(不轉繁)膳都不敢吃,二十多天,天天吃皇后從娘家帶來的乾糧。乾隆帝晚年記憶力變差,吃完飯不久又吩咐傳膳,御膳端上來了,又覺得腹中不餓,懶得下箸。
東漢學者蔡邕的帝學專著《獨斷》說,皇帝自稱是“予一人”。皇家基本上是獨自進膳,即使聚餐也是一人一席。晚清恭親王奕訢的孫子、現代大書畫家溥心畬先生,作為“舊王孫”,始終保持“吃獨食”的習慣。台灣畫家詹前裕《溥心畬先生渡台後的晚年生活》稱:“心畬先生的吃相,真是旁若無人,喜歡的菜,擺在自己面前,旁人伸一筷,會向你瞪眼,只有等他吃夠了,才能分嘗他的餘羹,這種吃相,熟朋友見怪不怪,在陌生場合,就往往傳為笑談。曾聽朱騮先先生說起,他在韓國政府的官宴上,表現過這種移盤面前,狼吞虎嚥的吃相,主人都停筷欣賞,害得他和董作賓(甲骨文學家)先生非常難為情。”這是因為他們不知帝王們用膳,本來就是一人吃、眾人看,吃夠了才賞別人分一杯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