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經濟心態和步伐要平和
http://www.CRNTT.com   2019-02-10 09:29:36


定力與韌性、變通的平衡,是對2019年中國經濟的考驗。
  中評社北京2月10日電/2018年,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突破90萬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中國人均GDP也達到約1萬美元。人均GDP是國際上通用衡量國家實力的指標,中國已經透實至名歸地跨入中等收入國家。

  騰訊財經發表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副院長洪斌文章稱,一個令人沮喪的事實是,戰後七十年,全世界大部分國家都已擺脫低收入,步入中等收入行列,但卻鮮有國家能夠成功擺脫中等收入,步入高收入國家行列。籠罩在奇跡光環下的亞洲,也只有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少數國家和地區成功晉身,無論是人口占比,還是面積占比,在亞洲都是少數、孤例。更多的國家則長期陷於中等收入的“陷阱”之中,進退兩難。

  中等收入陷阱,似已成為慣例,成為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晉身過程中一道難以逾越的“坎”。中國能否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成為這少數的孤例?剛剛擺脫速度心結的中國經濟,不得不面臨這一新的挑戰。

  文章分析,從歷史上的教訓看,有兩種可能,會使一個經濟體長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種可能,是勞動力、資本、土地等要素投入的空間和效應遞減,又不能以技術創新驅動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經濟增長因此陷於低速甚至停滯。第二種可能,則是風險管控不當,打斷經濟正常增長的進程。

  就中國而言,對第一種可能性是警惕的,但並不特別擔心。2011年是中國經濟的重要轉折點,不僅速度見頂,勞動年齡人口也同步見頂。作為經濟增長最重要的長期因素之一,勞動年齡人口見頂,意味著人口紅利轉折點的到來。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從過去依賴人口紅利為主,轉向技術紅利為主。對此,決策層及時提出“有質量的增長”和“創新驅動”,既有遠見,也有底氣。假以時日,中國的技術進步、創新力、全要素生產率是足以支撐中國經濟穩步邁過中等收入陷阱的。相形之下,第二種可能性對中國的威脅更為現實、更加緊迫。產能過剩、樓市庫存、杠杆率高仍是中國亟需解決的風險源。

  美國2008年爆發的次貸危機,對決策層的刺激尤深。由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引爆次貸,通過複雜交織的金融體系無限放大,最終導致流動性枯竭並連累實體經濟。沒有次貸,不會引爆危機;沒有金融體系的無限放大,危機的後果不會這樣嚴重。

  所以,中國必須雙管齊下:一方面要化解樓市泡沫,去危機之根源;另一方面,對金融體系實行穿透式監管,清清楚楚地看見資金流、弄清交易的實質,簡化金融體系內部錯綜複雜的關係。這兩件事做好了,可以防範樓市風險;即使沒防住,樓市風險也不至於通過不透明的金融體系無限傳染、無限放大。

  在2017年末的經濟工作會議上,防風險被列為未來3年(2018-2020)三大攻堅戰之首,足見美國的教訓對中國決策層影響之深,也足見中國對中等收入陷阱的第二種可能性之高度警惕。

  但是,中國的金融風險又與美國當年的情況有所不同。美國次貸危機,是樓市出了問題,通過金融體系放大,最終拖垮金融本身,但美國公司和實體經濟是相對健康的。中國的情況是,實體經濟、樓市、金融都有問題。

  因此,中國經濟防風險的方式,相應地聚焦在三個領域,即所謂“三去一降一補”中的“三去”。去產能,淘汰過剩的產能,讓剩下來的企業產品能夠賣上價,讓企業有利潤,化解壞帳風險。去庫存,通過棚改貨幣化和一段時間的樓市刺激政策,減少一線、二線和三四線城市的商品房存量。去杠杆,主要是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從2017年起,金融自身的去杠杆也成為重點。

  單從“去風險”的角度,“三去”是見效的。且不論是行政命令還是環保劃線,鋼鐵、煤炭、水泥等重化工業的過剩產能畢竟得到了有效化解,剩下來的企業,長期受抑的產品價格大幅回升,實現全行業扭虧為盈。去庫存,一線城市房價大漲、庫存迅速回落,並陸續帶動二線、三線、四五線城市的去庫存進程。去杠杆,通過債務置換,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在顯性化的同時,利息負擔有了相當的減輕;金融機構的去杠杆,也在一拳重似一拳的強監管下,有了明顯的成效。

  文章表示,了卻了速度心結的中國,心態與步伐開始平和;面對看似不可逾越的中等收入陷阱,也因為籌劃好了對策而成竹在胸。改革雖進入深水區,但有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中國將按照自己的時間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對外開放;一手創新驅動,一手化解風險,行穩、致遠,兩個一百年和中國夢實現可期。

  如前所述,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快不得又慢得起,因此,心態和步伐都可以平和、平穩一些,所謂“行穩致遠”,這是定力的基礎。保持定力的辦法,一是創新驅動,重點放在生產率上;二是防風險,不能讓危機打斷中國經濟正常的增長進程,更不能倒退。

  當定力遭遇逆風(Headwinds),則需展示一定的韌性和變通。但變通不是變向,以創新驅動高質量增長、化解風險不引發危機,這是始終不渝的大方向,是定力的體現。變通的,是方式、方法、政策的階段側重點。

  定力與韌性、變通的平衡,是對2019年中國經濟的考驗。去杠杆的辦法,將更多地通過政府加杠杆(赤字財政、減稅、地方專項債),幫助企業、居民去杠杆,但總體宏觀杠杆水平要穩定。貨幣政策,以定向寬鬆的方式,精准支持製造業、小微、三農,而不是大水漫灌。

  至於增速,還是要穿透式地看。只要員工有就業、企業有利潤,就是合適的增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