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這位理工男成為首位執掌故宮的中候補
http://www.CRNTT.com   2019-04-09 10:26:20


理工男的“金剛鑽”
  中評社北京4月9日電/單霽翔的繼任者是敦煌研究院原任黨委書記、院長王旭東。

  注意到,2014年12月出任敦煌研究院院長三年後,2017年10月王旭東當選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值得提到的是,按照故宮官網給出的歷任院長名單檢索(吳仲超、張忠培、呂濟民、鄭欣淼、單霽翔),王旭東是第一位出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中候補。

  簡歷顯示,王旭東1967年生於甘肅山丹。由於西北缺水,王旭東從小立志做一名水利工程師。在蘭州大學本碩博(水文地質類專業)畢業後,他毅然回到家鄉從事水利方面工作。後來,敦煌研究院開展石窟保護,經蘭州大學推薦,1991年王旭東進入敦煌研究院,開始從事壁畫及土遺址保護工作。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水利專業出身的王旭東執掌故宮博物院,他的專業素質怎麼樣?工科男從事文物保護,一切還要從30年前說起。

  “1991年,敦煌研究院正好與美國蓋蒂保護研究所合作。美國專家向他們建議,搞石窟保護,應該去找地質工程專業的人加入進來,於是他們就來到蘭州大學招人,我的老師向他們推薦了我。那時我已經在張掖地區水電處工作。他們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我根本不知道敦煌在哪裡。”王旭東在媒體專訪時曾經透露。我第一次修壁畫時,手顫抖得無法下手,“儘管我對壁畫內容不太了解,但我知道它們非常珍貴。”

  據王旭東自己透露,他這個門外漢到了敦煌後很快其專業知識完全可以用在石窟壁畫的保護上。“比如第98窟和第85窟在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都修復過,但到了90年代,同樣的問題又出現了。我們和美國蓋蒂保護研究所的專家一起來攻克這個難題。從環境監測到壁畫製作材料、工藝以及岩體內和壁畫地仗層(壁畫和岩壁之間的草泥或麻泥層)中鹽分的分析,一整套調查之後,終於找到了病因。原來,壁畫顔料層的鹽分含量太高,當相對濕度達到一定程度時,鹽分就會溶解;當濕度低的時候,鹽分又會結晶。這樣反覆溶解和結晶,就導致壁畫的表面產生病害。如果我們還是按照傳統的方法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等環境條件一變,就又會出現問題。所以要給壁畫治病,首先要了解岩體的結構和其中的水鹽運移規律,我覺得自己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資料顯示,王旭東從1991年在敦煌研究院從事壁畫及土遺址保護以來,在各級刊物上發表論文60餘篇,合作出版專著3部,獲國家及省部級獎10項,並獲文化部優秀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甘肅省優秀專家等榮譽稱號,獲技術專利4項,申請技術專利5項,完成國家及行業技術標準5項。作為項目負責人,王旭東還主持過30餘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壁畫及土遺址保護加固的勘察設計和現場施工,承擔國家文物局和科技部下達的文物保護重點研究項目20多項,主持或參加與美國、日本、英國的國際合作4項 。

  “通過文創讓遺產發揚光大,而不是去消費它”

  在單霽翔的力推之下,故宮近些年誕生批量“網紅”文創產品。擁抱互聯網,成就了故宮的線上口碑也讓單霽翔自己成為了“網紅”。而今故宮“掌門”易人,上述傳播方式會否繼續?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認為值得期待,因為在利用互聯網新技術方面,王旭東與其前任不謀而合。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