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網評:中歐迫切需要填補話語赤字
http://www.CRNTT.com   2019-04-10 00:26:58


 

  與知識界形成鮮明對比,經濟界整體上對中歐關係持積極樂觀態度。前不久,德國外貿組織主席賓格曼就呼籲德國不要陷入“中國恐懼症”。針對中國是“制度競爭者”“制度對手”的說法,代表上百萬德國企業利益的德國聯邦雇主協會主席克拉默對筆者說,競爭對德國企業是積極的,這能夠激發活力,但因此用“對手”來形容中國,這樣的用詞是“很不幸的”,“這不是有外交風度的表達方式”。背景是,德國工業聯合會今年初在其涉華原則文件中把中國定義為“制度競爭者”,呼籲德國和歐盟政界要採取強硬的對華政策。人們已經注意到,“制度性對手”的表述被歐盟寫進了最近發布的對華政策文件裡,由此也足見德國對歐盟意見和政策形成過程的影響力很大。當然,也可以理解為德國對塑造中歐關係負有突出責任。對此,德國工商大會高管特萊耶也提醒,“切記中國是我們重要的貿易夥伴,(評價時)每個字都要仔細斟酌”。

  歐洲政府層面在觀點上介乎知識界和經濟界之間,受兩方牽引影響,給出的信號將信將疑、或明或暗,在行動上則高度重視中歐雙邊關係。這從雙方領導層交流的密集程度上可見一斑。柏林外交界人士還注意到,中國新任駐德大使3月下旬剛抵德,德國政府就安排了向總統遞交國書的儀式,“單獨安排一國大使遞交國書,這很少見”(通常是多位大使同批等候總統接見,遞交國書)。當今世界紛繁複雜,需要中德、中歐密切協調溝通,快速為大使履職創造條件,也表明了德國政界對中德關係的重視程度。媒體近日還注意到,德國聯邦財政部發布了專題報告,稱讚亞投行兩年來的運營成就。這說明中國和歐盟在制度規則和實踐行動上可以共同為全球治理和發展做出貢獻,可以開展中歐雙贏、全球共享的合作,傳統的零和博弈思維需要改變。當然,儘管歐盟及德法政府高官都認為對華關係重要,也都重視發展好這一關係,但也時有抵制和抗衡中國的呼聲,認為在和中國交往時“不能太幼稚”“太盲信”,一位法國智庫人士對筆者解釋,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歐洲還不能清晰地評價快速發展的中國對歐洲的影響,“對看不清楚的事,人們容易產生恐懼,尤其是中國的制度與西方不同。”

  當前,法德兩國正在推動歐盟協調各國,希望盡快形成統一的對華政策,有理由相信,這樣的政策不是為了對付中國,儘管有些力量這樣期待。歐盟一些領導人近來一再強調宏觀規劃的重要意義,如何著眼全球和歐洲未來與大局、塑造好中歐關係,這是對歐盟的考驗,也是對法德兩國“領導歐盟能力”的考驗,尤其是不要把歐盟各國的共同利益過多定義為法德兩國或兩國各自的利益,那樣,歐盟在對華政策上的分裂就在所難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