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衝破“養老”思維局限是啟動銀發消費的前提條件
http://www.CRNTT.com   2019-05-06 08:32:15


中國有一個巨量的消費市場,市場是一個整體,包括長者市場。
  中評社北京5月6日電/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人口統計數據,2018年底中國老年人口已達2.49億,占總人口的17.9%。中國將在2020年前後迎來老齡人口進一步快速增長階段,2025年,中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2040年突破4億,2050年將達到峰值的4.7億左右。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擺在眼前,但從事養老的投資者、企業家、甚至從業人員並沒有得到預期的收益。

  中國經營報發表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曾紅穎文章分析,未來一定有一個爆發的養老市場嗎?為什麼如此龐大的人群還沒有形成銀發消費潮呢?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性的人口結構變化。世界上最早進入老齡社會的是歐洲,陸續地包括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從全球發展格局來看,老齡化對歐洲的相對衰落和日本的挑戰都非常明顯。在消費成為經濟支撐的時代,為適應老齡化挑戰,退休養老、社會福利、社會服務等制度日益完備,年輕消費者的消費在當期和遠期之間重新配置,政府預算在發展和公平保障之間重新配置,老年人消費在生活和醫療之間重新配置,這三個重新配置對生產、儲蓄、投資和消費都有影響。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認識到,養老的消費不是新增消費,是消費的重新配置,就微觀來講,一個人的消費可支付能力是固定的,要看病、要住養老院就要擠占其他的生活休閑消費。

  業內人士一般把2013年作為養老政策的分水嶺,之前政府主導,以事業化發展為主,2013年之後,養老產業化進程開始發力,市場成為養老服務重要供給力量。從2013年至今,大企業、大資本對養老產業進行了戰略布局,在區域市場維度出現了龍頭企業和領軍企業,但中國養老產業集中度依然非常低,排名前20位的企業市場占有率不到3%,對於多業態並存的養老產業走出可持續商業模式的也只有醫養結合。據民政部2015年1月的公開數據,50%以上的民辦養老機構收支只能持平,40%的民辦養老機構長年處於虧損狀態,能盈利的不足9%。從供需匹配來看,中國的養老市場並不樂觀,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5.5萬個,老齡事業單位1600個,2017年養老床位合計744.8萬張,其中社區和日間照料床位338.5萬張。根據2017年中國民政統計年鑒數據推算,全國養老床位入住率為44.8%,其中城市養老機構入住率為50%,農村養老機構入住率為63%,社區養老設施入住率只有33%。一方面是養老床位的大量空置,這說明供給大於需求,同時我們也看到不少“一床難求”排隊等養老床位的事,另外,從微觀個體需求端頻頻出現需求和供給難以匹配的抱怨。政府也在民生和加快供給側改革的視角上不斷釋放資源,加速養老服務資源的供給,養老產業到底有沒有市場機會?還是機會窗口沒有來臨?

  2018年養老產業參與者逐漸認清產業現狀,以活力老人為主要客戶群體,提供精神文化類產品的企業逐步在市場中銷聲匿跡。而以“剛性人群的剛性需求”即以半失能失智、失能失智老年群體為主要客戶群體的企業獲得了一定的發展。醫養結合是剛需,80歲以上身體衰弱,需要生活照料的老人是機構養老的主要客戶群體,這些都是剛需。如果冷靜下來,我們要反思一下,這是養老產業的蛋糕,還是醫療產業的市場呢?全球醫療服務收入的重頭來自老人,如果是算成新增養老需求,實際醫療服務的收入就會下降,或者重複計算。

  讓我們困惑的是2.49億人每天在市場上交易、交換、購買他們需要的服務,但是大部分悄無聲息,他們不約而同的選擇了低調,讓我們拿著“養老“的標簽無處貼。細思極恐,我們用標簽貼過2.8億農民工,6000萬留守兒童。百萬失獨家庭,但是人老成精,2.49億的老人化整為零,消失在我們視野中。

  文章指出,中國有一個巨量的消費市場,市場是一個整體,包括長者市場。判斷銀發市場的規模要判斷因為年齡特征形成的新的消費需求、增量及年齡特征引發的消費偏好調整形成的消費結構調整,如年輕時會喜歡看現場演出,年齡大了這種需求會減少。年輕人消費更注重便利快捷,年齡大了更注重健康養生。銀發消費首先是結構調整,不一定產生消費增量,因為老年收入減少後消費意願也會響應調整,消費是收入的函數,是收入提升形成了養老服務需求,單純以年齡估算養老需求市場規模是不科學的。如果從消費的視角看,“老”產生逆向選擇,“養”傷害產業根基,養老產業肯定做不大。

  為什麼?第一,當今消費已經多次迭代,功能化、產品化消費占比很低,附加值也很低,消費從本質上已經成為個人社會實現的一個展示窗口,或自我實現的一條路徑,老年人天然敏感,他們要消費的是開心、自由、珍惜、愛,即使身體狀況不佳,他們可以自嘲,但也本能抵觸那些非正能量的標簽,所以活力老人的市場模型受到挑戰就不奇怪了。活力就是不老,不老何必專門去老人區消費呢?第二,60歲的老齡標尺和時代的發展嚴重脫節了。美國人67歲才退休,日本在研究終身工作制度,上世紀80年代中國人均壽命69歲,現在是77歲,壽命長健康狀況好,醫療保健知識普及,一批有消費能力、有保障、有時間的人活躍在社會的各個領域,他們不是弱者,他們是消費者,也是建設者,如果挖掘出他們的共同幸福點,增量的產業市場才會出現。每一個幸福點都是一個大市場,市場是多元的,多樣的,交織的,互動的,生態的,向人均1萬美元前進,需求也在演進,滿足基本功能的消費市場已經成熟或飽和,只有更貼近消費者真實消費意願、滿足消費痛點的產品和服務才能打開市場。特別是養老服務,把老人當成弱者的同情,其實含有一種想當然的道義歧視,養老服務需從同情走向同理,才能構建新的市場基礎。當然,品質低劣和高高在上的商業模式都走不通,切實提升服務質量,用心服務是必須條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