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精准對接“一帶一路”建設 推動我國區域開放走深走實
http://www.CRNTT.com   2019-05-10 08:02:32


  中評社北京5月10日電/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進程中,我國區域開放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不同區域板塊對外開放各具特色。但與此同時,各區域也存在著規劃缺乏統籌協調、體制機制創新不足、忽視生態環境建設等問題。經過近6年的夯基壘台、立柱架梁,共建“一帶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發展的階段邁進。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是下一階段相關工作的基本要求。各地亦要加強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對接,正確處理地方具體目標與國家總體目標的關係,完善區域規劃頂層設計,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建立各地開放發展的全面考核體系,促進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上開放,助推內陸沿邊地區成為開放前沿,帶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

  共建“一帶一路”是新時代全面提升我國區域對外開放水平的重點,也是我國構建面向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兩個開放體系、更加積極主動對發展中國家開放的重要抓手。各省區市如何定位、如何對接“一帶一路”建設已成為推動區域開放發展的重要課題。

  依托共建“一帶一路”

  不同區域各展其能

  各省區市因地理環境和區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其功能定位也不盡相同。從目前各省區市對接“一帶一路”建設的方案和實踐層面來看,我國的五大區域板塊即西北、西南、內陸、沿海和東北地區,立足各自開放發展的比較優勢,各展其能,呈現出不同特色。

  西北地區圍繞文化特色做文章,積極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南地區發揮區位優勢謀篇布局,雲南位於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樞紐地帶,廣西借助中國—東盟博覽會等合作平台,加大邊境口岸建設力度,擴大國際經貿合作交流,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內陸地區借力中歐班列交通優勢,打造對外開放經濟高地;東部沿海地區依托良好開放條件,通過對接“一帶一路”實現轉型升級;東北地區打造向北開放窗口,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圍繞“一帶一路”建設,我國各區域開發開放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明顯時代特征的新格局。

  功能定位缺乏協調

  開放發展思路趨同

  應該說,我國五大區域板塊積極響應共建“一帶一路”並尋求自身發展機遇,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出現的一些問題同樣不容忽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區域規劃缺乏協調,開放發展的理念相對滯後、思路差異不大。雖然各省區市陸續制定出台了對接“一帶一路”的具體建設方案,但從規劃的理念來看,各地只關心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仍然存在,爭當區域中心的現象較多,缺乏相互協調。可以說,很多地方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尚沒有找到自身真正的獨特性和區域優勢。

  二是注重基礎設施建設,缺乏體制機制創新。從各地對接“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方案和操作實踐看,很多地方對“一帶一路”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密集發展基礎設施和爭取國家建設項目非常重視,但對“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的區域合作體制機制創新卻重視不足,“重硬件、輕軟件”的現象仍然存在。特別是在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方面力度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產要素跨區域的有序自由流動。

  三是重視經濟增長,忽視生態環境保護。一些地區急於發展經濟和脫貧致富,特別是在地區考核中,往往把經濟增長當成是硬指標,而把生態環境保護、堅持綠色發展方面的指標看成是軟指標,有的甚至只把堅持綠色發展當成口號,實際上並沒有列入細化考核指標之中。

  四是過分依賴國家政策,缺乏內生發展動力。各省區市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爭當“起點”和各種區域“中心”,很大的一個動因就是想爭取更多國家項目支持,獲得更多優惠政策資源,而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內生發展動力的培育上。

  五是發展規劃目標遠大,缺乏科學保障措施。不少地區發展規劃願景遠大,攤子鋪得過大,卻不切合本地實際,超過了本地財政和社會資本所能承受的能力;有的缺乏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深刻認識和科學判斷,仍按照以往的經濟增長模式制定發展目標和前景規劃,缺乏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內外市場環境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與準確判斷,對發展措施的科學論證不足,缺少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很難保證真正組織實施到位。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