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金融供給側改革需要解決核心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9-06-29 07:57:41


  中評社北京6月29日電/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推動中國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措施,對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中國金融業國際競爭力,實現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具有重要意義。

  金融業要適應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陳衛東文章介紹,中國現代金融業格局是在改革開放後逐步形成的。以四大國有銀行推進股份制為突破,中國金融業實現了快速發展,為推動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中國金融業發展也存在不適應時代發展的問題,具體體現在:第一,傳統金融業面臨著生存的壓力。傳統的金融集中服務於傳統的產業,採用傳統的方式、依靠傳統的渠道、傳統的產品,不能適應創新經濟發展的需要,在面對金融新技術發展,尤其面對互聯網金融的衝擊下,傳統金融業面臨著重大的挑戰,甚至在一定意義上面臨生存的壓力。

  第二,在中國金融業深度和廣度發展的過程中,信用不足成為重要的制約因素。隨著金融市場的深入發展、金融創新不斷推進、金融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這個制約更顯突出。中小企業融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有很多複雜的因素造成。其中,由於信用體系發展不完善,金融機構無法識別合適的服務對象,或者不能正確地進行服務、產品定價,由此會導致服務缺失,或者需要依靠較高定價實現對風險的補償。

  第三,金融機構特質不鮮明影響服務能力的提升。中國金融市場以銀行業為主導,這個局面在今天依然存在。近些年中國銀行業的資產規模增長很快。中國大型銀行在全球的排名不斷提升,從英國《銀行家》雜誌2018年排名看,以資產計,前十大銀行中,前四家均為中國銀行機構。不過,從中國銀行業來看,大型銀行業資產占比處於下降趨勢,中小銀行占比是不斷提升的。如中國大型銀行資產在中國銀行業資產中的占比在2011年為47.3%,2018年為35.5%,股份制商業銀行由16.2%提高到17.8%,城市商業銀行由8.8%提高到13.2%。無論是大機構、中機構、小機構,都很注重規模擴張。在規模擴張同時,不同機構的特色不鮮明,同質化發展非常明顯,從一定意義上講,這也是中國金融供給能力的局限性所在。各機構太注重規模發展,沒有堅守自身的特色,沒有把自己的優勢充分地發揮出來,所以導致了供給性不足的局面。

  第四,金融機構的數量增長很快,但是一些機構擴張存在不規範問題,治理體系不完善。從金融機構這個層面來講,中國金融業發展應該更加重視機構種類發展和質量的提升。在很多國家金融發展過程中,金融機構數量過度擴展,往往導致金融市場過度競爭,由此形成金融市場風險的重要來源。

  第五,從宏觀效率來看,中國的金融市場發展太快,金融資產規模持續擴張,速度遠遠高於GDP的增速。因此,中國邊際資本產出比例是不斷上升的,其結果是,中國宏觀杠杆率不斷走高。杠杆率過高肯定會影響金融體系的穩健性。

  在面臨這些問題的情況下,中央提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樣一個命題,非常必要。我們理解,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問題有兩方面,其一,要服務於經濟高質量的發展,其二,在此過程中要形成中國特色的金融發展之路。

  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文章認為,金融要支持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解決以下核心問題:

  第一,解決金融機構的微觀效益與宏觀效率問題。要提高各類金融機構的管理水平和效率,這是中國金融業走向穩健、強大的基石。在此過程中當然要提高對實體經濟的更高效的支持能力。金融機構的微觀效益和支持中國經濟發展的宏觀效率應該能夠統一起來。

  第二,提高金融市場風險定價和風險管理能力。從理論上分析,在完善的市場條件下,有需求就能夠創造供給。一般認為,目前市場對金融的需求很大,但金融供給不足。造成這種不均衡格局的原因可能是找不到形成供給的定價水平。一些金融供給的缺失可能是因為對金融市場風險的識別、風險的定價、風險的管理能力不足所造成的。如果能夠提高金融機構、金融體系的風險定價能力、產品設計能力,則金融供給的很多短板就能夠相應解決。

  第三,提高金融機構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隨著中國金融市場不斷開放,中國金融業要面向競爭更加激烈的國內市場,也要面向更加複雜的國際市場。而中國金融機構在一些高端的產品、複雜的產品服務方面與國際同業相比,差距還是非常大的。2018年底,外資銀行在中國銀行業資產占比為1.29%,很多人認為這個比例太低,說明其競爭力不強或因為中國銀行業市場開放度不高。其實,這是很片面的認識。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體現了它們的戰略選擇,在一些外資銀行看重的市場,比如在上海,外資銀行主要業務的市場份額超過10%。在一些高端產品服務方面,如理財產品、衍生產品、跨境業務服務方面,外資機構的占有率是非常高的。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國金融機構會加大走出去力度,但中國金融機構的管理能力、人才積累、經驗是不是足以能夠支撐中國金融機構大規模走出去?現在還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同時,“一帶一路”建設也不能僅僅靠中國金融機構提供金融服務,而是需要中國金融機構能夠聯合國際的金融機構、動員全球的金融資本,才能更好地推進項目的實施。沒有中國金融機構自身的實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提升,不可能達到在全球進行金融資源動員的能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