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發展新經濟需要新思路
http://www.CRNTT.com   2019-08-03 07:45:53


  中評社北京8月3日電/“率先提出場景驅動理論,發布城市機會清單;實現從‘政府配菜’向‘企業點菜’,從‘給優惠’向‘給機會’,從‘個別服務’向‘生態營造’三個轉變。”在日前舉行的“興隆湖畔•新經濟發展論壇”上,成都市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了該市在新經濟方面的探索與經驗,引發與會者共鳴。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近年來以技術、理念、模式等創新為依托的新經濟風起雲湧,催生了一大批新業態和新供給,不僅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新動能,而且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然而,由於新經濟具有“聚合共享、跨界融合、快速迭代、高速增長”等特點,其在重構產業生態的同時,也會打破過去的產業結構與平衡,帶來新的社會問題和挑戰。如果地方政府認知不到位,監管不能與時俱進,用老辦法處理新情況,就常常會使自己陷入“既盼望發展,又束縛發展”的怪圈。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跳出這一“左右手互搏”的怪圈,有效推動新經濟發展,就必須提高創新思維能力,轉變治理理念和方式。

  首先,要用審慎包容的態度看待新經濟。當前,我們正處在新一輪產業革命的過程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日新月異,很多是未知大於已知。比如,新經濟大多是以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技術支撐的新業態與新模式,其典型代表包括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網約車、網絡訂餐、共享單車等,如何管好而不管死?它們與傳統經濟究竟是一個怎樣的邏輯關係?目前還沒有標準統一的答案和明晰的規則。這就需要用包容審慎的心態,在產業發展初期經常調研,於監管中尋找其發展規律,給企業留足成長空間。產業過熱時,多一份清醒與理性;遇到問題時,也不簡單否定與封殺。

  其次,要用創新的治理方式監管新經濟。新經濟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打破舊有格局,產生新規則的過程,必然會帶來更複雜的利益分配和管理責任劃分問題。事實上,當前在全球範圍內,制約新經濟發展的不完全是技術問題,更重要的是原有的管理制度。因此,加快探索並建立適應和推動新經濟發展的治理方式,就成為“時代之需”。一方面,要用新經濟的規則治理新經濟。今年2月份,成都市出台的《關於優化電子商務從業環境的指導意見》,探索解決了電商平台經營者註冊問題。另一方面,也要基於新科技提升傳統管理能力。比如,可利用信息技術,打通工商、食藥、衛生、公安等部門間的數據壁壘,使之同新經濟企業的審核過程相銜接,不僅有利於提高監管效率,而且有利於企業激發活力。

  最後,還要用多元協同的辦法規範新經濟。經濟發展離不開多方的參與,技術發展使得社會各界聯繫更加緊密,相互滲透和依存日益加深。唯有協同合作,才能有效解決新經濟領域發展不平衡、規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問題。因此,在發展新經濟過程中,更應著眼共建共治共享,建立政府機構、新經濟企業、行業組織、從業人員以及消費群體共同參與的規則協商、利益分配和權益保障新機制,調動第三方、同業、公眾、媒體等監督力量,努力形成多元協同、共同治理的新格局。

  新經濟意味著發展理念、產業形態、組織方式、制度環境、監管方法的全新變革。面對全球幾乎同步的新經濟發展,唯有創新思路,加快探索,才能贏得先機。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忠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