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用市場機制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http://www.CRNTT.com   2019-08-26 07:44:34


 
  社會收益內化:綠水青山的盈利模式

  文章表示,如果說將社會成本內化目的是控制企業碳排放,減少負外部性。那麼與碳排放不同,企業投資改善環境則具有正外部性,其社會收益往往要大於私人收益。這是說,要鼓勵投資者改善環境,就得將社會收益內化,建立社會收益與私人收益的平衡機制。否則投資者缺乏利益驅動,就很難有保護和改善環境的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現在一些人對這一論述有誤解,以為一個地區生態環境好了經濟也就自然發達了,這樣理解顯然是不對的。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這句話的意思很清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有時也會存在衝突,而當兩者發生衝突時,就不能為了經濟利益而犧牲生態環境。

  顯然,習近平總書記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在強調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而不是指“綠水青山”天然就是“金山銀山”。一個基本事實是,農耕時代生態環境肯定比今天好,可那時候經濟卻遠不如今天發達。近些年我做鄉村調研,看到有些地方“綠水青山”確實已變成“金山銀山”,但有的地方雖然也山青水綠,卻至今尚未脫貧。由此看來,要把“綠水青山”變成收入,還得為“綠水青山”設計出盈利模式。

  將“綠水青山”變成收入,關鍵是要將生態環境的社會收益內化。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例,中央提出,要“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需要注意的是,將美麗山水和鄉愁變成農民收入,面臨著兩方面的困難:一是生態環境屬公共品,由於生態環境消費不排他,無法向遊客收費;二是生態環境消費即便能夠收費,也往往難以計價。比如,鄉愁是遊客的一種主觀感受,遊客享受了多少鄉愁說不清,鄉愁值多少錢也說不清。

  為“綠水青山”設計贏利模式,經濟學提出的辦法是尋找委托品,將那些不能計量或計價的商品(服務)借助某種委托品進行交易。想問讀者:商家賣礦泉水是賣什麼?若你認為只是賣水就錯了。事實上,商家賣礦泉水不單是賣水,同時也是賣“方便”。由於“方便”不好計量,於是商家將“方便”委托到了礦泉水上。一瓶礦泉水300毫升賣2元,600毫升賣3元,水多一倍而價格未高一倍,是因為水增加了而“方便”沒增加。

  現實中類似的例子很多。我所知道的:湖南永州新塘村土壤環境好,當地農民就把無污染的土壤環境委托到蔬菜上,將蔬菜和“環境”一起賣到了粵港澳;吉首隘口村將當地特殊的氣候、土質委托到茶葉上,將茶葉和“氣候”銷到了全國;湘西馬王溪村發展觀光農業,將田園風光委托到了生態產業上,也賺得鉢滿盆滿。

  往深處想,生態環境的不同要素其實都可以找到相應委托品。上面的例子中,農民將特色山水委托到了特色農產品上;同理,鄉愁雖不好計量或計價,但也可委托到古村、古樹、古井、古建築的門票上。可以推斷,只有找到了委托品,社會收益便可內化,“綠水青山”就有了盈利模式。而生態環境一旦能帶來收入,人們就會有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積極性。

  要特別指出的是,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尋找委托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政府也要積極作為。首先,政府應加大對鄉村基礎設施的投資,要是路橋不通,即便山再青、水再綠,遊客進不去,“綠水青山”也不可能變成“金山銀山”;再有,政府應為生態環境資源確權,推動生態環境資源變資產。

  三點重要結論

  文章提出,我們可得出三點重要結論:

  第一,不同社會文明形態的形成,是由不同時期稀缺性要素所決定的。隨著中國工業化進入中後期,人們的需求發生了顯著變化,更加追求環保和生態。由於生態環境已變得越來越稀缺,物以稀為貴,於是使損害生態環境的代價越來越高,這樣就決定了工業文明必須向生態文明轉型。

  第二,保護生態環境,關鍵在內化社會成本,使企業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大體保持一致。對此,庇古提出的方案是對污染排放企業徵稅;而科斯提出的方案是界定排放權,並通過市場進行排放權交易。很明顯,庇古方案強調的是由政府限排,科斯方案強調的是用市場機制限排。大量的理論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表明,用市場機制限排要比政府限排更有效。

  第三,改善生態環境,重點在內化社會收益,建立起社會收益與私人收益的平衡機制。而將社會收益內化,辦法是為不同的生態環境要素找到委托品,並設計出相應的盈利模式。同時,政府應加大對鄉村基礎設施投資,為生態環境資源確權,推動生態環境資源變資產。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