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故宮古建專家揭秘“上房揭瓦”十八年
http://www.CRNTT.com   2019-09-10 14:11:27


 

  上世紀50年代進行的第一次大修,光是垃圾就運走了25萬立方米,用這些垃圾,可以從北京到天津修一條6米寬、路基35厘米高的公路,由此可以想見當時故宮破敗凄涼的面貌。

  第二次修復工程是李先念提出的,從1974年開始一共延續了7年,國家第一筆撥款1400萬元。其時國力所限,如此規模和節奏,遠不足以抵消近百年來故宮古建築因氧化、黴菌、蟲蛀、酸雨、雷電等造成的侵害,所以,故宮的狀況一直令古建築專家憂心忡忡。

  80年代,黃占均進入故宮工作之後,就開始跟著老師傅一起進行古建勘查工作。當時她是一個文弱的小姑娘,以為古建設計只是畫圖寫報告這些案頭工作,沒想到還需要爬到十幾米高的大殿屋頂上,她一下子懵了。

  險活、臟活、累活,對他們來說都是家常便飯

  “幸好我沒有恐高症,踩著架子上的幾塊木板,扶著墻壁慢慢爬上去,到了屋頂往下看,還挺有成就感的。”黃占均對自己第一次勘查的情景記憶猶新。

  不過上屋頂可不是為了看風景,需要觀察琉璃瓦的破損情況,還要掀開瓦,勘查瓦下面的“灰背”(保溫防水層)是否有斷開、下滑的情況,“灰背”下面的“望板”是否糟朽損壞,再下面的木基層有沒有破損……這種勘查不能只做一處,需要多找幾個點,才能基本了解古建的健康情況,所以工作人員經常在傾斜的屋頂上一站就是大半天,無論風吹日曬。古建部的專家們把這項工作戲稱為“上房揭瓦”。

  專家們為了“上房揭瓦”,得練就一身“飛檐走壁”的本事。趙鵬告訴我他的親身經歷,有一次曾經在雨後徒手爬上太和殿的屋頂,因為情況緊急,腳手架只搭到上層檐口,他踩著濕滑的瓦面,沿著檐頭向上爬,一直爬到正脊,考察前後坡外面的情況。“上去的時候沒覺得怎麼樣,下來可就慘了,雙手拼命找東西抓,太滑了,到地面整個人都癱軟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