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建設好中國特色的勞動力市場
http://www.CRNTT.com   2019-09-24 07:48:42


中國特色勞動力市場發展要助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助力暢通就業渠道,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加充分的就業。
  中評社北京9月24日電/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中國勞動就業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徹底改變了計劃經濟下“統包統配”、就業門路狹窄、就業形式單一、就業活力不足的格局,形成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就業管理體制和勞動力市場機制,勞動力市場機制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斷加大並成為主要手段,為激發勞動力這一最活躍生產要素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中國經濟增長和就業穩定的重要機制保障。

  人民日報發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文章介紹,20世紀80年代初,為解決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就業問題,黨中央在北京召開全國勞動工作會議,提出了解決就業問題的指導思想,即在全國統籌規劃和指導下,實行勞動部門介紹就業,自願組織起來就業和自謀職業相結合的方針,簡稱“三結合”的就業方針。打開了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多種渠道就業大門,明確了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的企業用人主體地位,同時釋放了青年勞動力的就業主觀能動性,確立了青年勞動力的就業主體地位,勞動力市場開始發育。

  80年代以來的城鄉經濟體制改革,主要圍繞兩條主線對城鄉和企業勞動力存量進行改革。一條主線是引導農村勞動力有序流動到城市就業。80年代初,隨著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農村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於是出現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政府通過實施農村勞動力流動有序化工程,推進農村勞動力開發就業解決了這一難題。這一過程使農村勞動力的就業主體、外商和私營企業的用人主體地位得到確立。

  國有企業用工制度改革是勞動就業制度改革的另一條主線。在1986年7月,國務院頒布了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招用工人、辭退違紀職工和待業(失業)保險四個方面的勞動管理規定,明確了國有企業、勞動者雙方的用人和就業的主體地位。20世紀90年代以來,黨中央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伴隨加入WTO,國有企業改革進入了攻堅階段,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培育和發展勞動力市場”、實施再就業工程。到90年代末,中國制定實施了“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市場就業方針,標誌著明確了所有企業和勞動者的用人和就業主體地位,並成為培育和發展勞動力市場機制的市場就業新方針。

  黨的十八大提出“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不僅明確了市場就業機制,更是在肯定勞動者就業主體地位的同時,肯定勞動者作為創業者的用人主體地位,並將就業創業作為一個融合的主體,使勞動者既是就業主體,也是用人主體,創業促進就業進入一個新時代。到2018年底,全國實有市場主體達1.1億戶,其中企業3474.2萬戶。2018年新增市場主體2149.58萬戶,新增企業670萬戶,平均每天新增企業1.83萬戶。

  改革開放以來,通過積極培育和發展勞動力市場,逐步確立企業作為勞動力市場的用人主體、勞動者作為就業主體的地位。在國家法律、法規、政策指導下,用人單位實現了自主用人,勞動者實現了自主擇業、就業和創業。2018年底,全國共有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3.57萬家,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服務2.28億人次,就業總量持續穩步增長。

  文章分析,未來,中國勞動力市場發展將出現以下新的發展趨勢。

  一是服務就業優先戰略和就業優先政策。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寫入“就業優先政策”,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把“就業優先政策”與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共同列入宏觀調控三大政策,並作為“優先發力”的宏觀政策,中國特色勞動力市場發展首先要服務於實現就業優先戰略和政策,成為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和工具。

  二是助力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作為重要目標,反映了新時代黨和政府從改善民生的大局出發,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高度,對就業工作提出新要求,同時也順應了廣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期望,對於推動經濟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特色勞動力市場發展要緊緊圍繞這一目標要求,助力勞動報酬與勞動生產率同步提高,助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助力暢通就業渠道,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加充分的就業。

  三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維護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從市場制度的角度查找並消除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消除就業歧視,保障全體勞動者享有平等的勞動權利,使人人都有通過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健全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彌補市場機製作用不足之處。民營職業中介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在發布招聘信息、幫助用人單位招聘過程中要公開透明,向所有勞動者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公平的就業條件。

  四是形成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在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過程中,通過市場機制形成人力資源協同發展,促進各類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發展。加強產業鏈和生態群建設,通過創造多樣化需求帶動就業,協同培養市場機制發展,拓展就業新空間,在新舊動能接續轉換中促進就業。在產業發展、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過程中,應用政府調控和市場機制增加就業。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