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營造有利於人才發展的制度環境
http://www.CRNTT.com   2019-10-08 08:02:32


  中評社北京10月8日電/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創新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已經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是創新的主體,以創新驅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營造有利於人才聚集、成長、創新創造的政策環境、體制機制、評價體系等制度環境。

  人民日報發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 陳書潔文章提出,實施更加積極的人才政策。積極推進人才政策法治化、國際化進程,打造有利於人才引進的政策環境,探索建立有利於人才集聚的體制機制,以更加開放的胸襟吸引和集聚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才,加快形成識才、愛才、用才、容才、聚才的生動局面,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大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員,賦予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和技術路線的決定權,開展項目經費使用“包幹制”改革試點,推動科技體制改革舉措落地見效,使科研人員能夠潛心向學、專心科研。

  完善有利於人才成長的體制機制。今天,中國改革發展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期,不進則退,尤其需要科技工作者和各類人才充分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為此,必須完善有利於人才成長的體制機制,為中國經濟發展插上科技創新的翅膀。應加快形成有利於人才健康成長的培養機制、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培植好人才成長的沃土,讓人才一茬接一茬茁壯成長。應尊重人才成長規律,解決人才隊伍結構性矛盾,構建合理的人才梯次結構,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應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等,在全社會營造科技報國的濃厚氛圍,使報效祖國成為各類人才的價值取向和人生追求。

  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人才評價體系。改革現有人才評價體系,重點圍繞國家發展需要、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績等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人才評價體系,鼓勵各類人才服務國家發展,絕不能一味照搬國外科技評價標準。促進稱號、頭銜等回歸榮譽本質,完善各類人才稱號、頭銜的授予和退出機制,堅決糾正“唯帽子”傾向。將人才從事創新活動的條件優越與否、產出難易與否納入評價考核體系,對於一些耗時長、重大技術攻關難、基礎研究投入多的科研項目,應考慮延長評價周期。積極克服“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不良傾向,充分發揮人才評價的“指揮棒”作用,讓使用人才的管理者、人才市場服務者、人才業績專業評價者等共同評價人才,努力營造有利於各類人才才能充分發揮、創新力量充分釋放的幹事創業環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