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保持定力應對全球經濟同步放緩
http://www.CRNTT.com   2019-10-25 09:13:32


  中評社北京10月25日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普遍下調了世界經濟和主要經濟體今明兩年的增長預期。IMF新任總裁格奧爾基耶娃稱之為“同步放緩”。這個表述並不是出於修辭考慮,而是對各主要經濟體深度咬合、同頻共振、增長前景同步承壓的精確描述。

  由此,關於世界經濟會否再度陷入危機和衰退的討論進一步升溫。作為在十多年前全球金融危機治理中貢獻卓著的重要力量,中國在危機防範與處置方面的角色和方案分外引人關注。

  近年來,在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出於為改善經濟頽勢或防範衰退風險的考慮,愈發依賴貨幣寬鬆政策,而非有意義的結構性改革。某些危機時期的權宜之策,成了一些國家手中的“常備藥”,帶動眾多經濟體不斷跟進。

  這種外部寬鬆浪潮如果以無序狀態泛濫,很可能帶來各國政策彼此掣肘衝銷、貨幣競爭性貶值、資產泡沫化加劇等問題,從而增加中國財政貨幣政策拿捏難度和對外政策協調的複雜度。

  經濟頽勢通常會帶來保護主義增加、資金無序流動、市場扭曲等異象,在此背景下,中國也面臨持續開放與防控風險之難。

  中國持續降低市場准入門檻、疏通資本市場融通渠道的開放行動,無疑會極大提高中國市場的魅力,吸引全球投資者積極發現中國紅利、填補估值窪地,但也會帶來更多國際熱錢入場,放大輸入性金融風險,極大增加管控難度。近期,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摩根大通等積極把中國股債納入其指數的行動就很有代表性。

  固然,相較於上一次危機,中國處於更高發展階段,擁有更雄厚的實力和更大的國際話語權,但中國的開放邊界也相應推進到了更廣泛的未知區域。今後擴大開放舉措的每一步,風險都將如影隨形,考驗著中國對相關開放舉措的前瞻性、控制力和應急處置能力。

  保護主義與外需不振之難是中國面臨的顯著現實挑戰。保護主義及其引發的國際經貿爭端,可能是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最大單一威脅。IMF《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對此不吝筆墨,給予定量分析,著重警告。

  受制於經貿摩擦、經濟預期暗淡、負利率陷阱、人口老齡化等因素,歐美等中國主要貿易夥伴預計將陷入需求不振的困境,今後大概率會成為拖累中國經濟的外在因素。可以想見,歐美方面的節流收縮趨勢,會顯著增加中國對外經貿合作的開源壓力。

  儘管遭遇三大難題,中國在巨大的外部壓力下,國內“六穩”措施仍然成效斐然,前三季度經濟增速成功穩定在調控目標區間內。今後,中國還要堅持以創新、開放、合作為特征的內外政策方略,在危機中抓住機遇,實現與經貿夥伴合作共贏的美好願景。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傅雲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