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
http://www.CRNTT.com   2019-10-29 08:58:13


深化供給側改革,轉向高質量消費主導型經濟增長方式,是中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現實選擇
  中評社北京10月29日電/近日,經國務院同意,商務部等14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指導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工作。《指導意見》明確,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重點任務有:一是聚集優質消費資源。二是建設新型消費商圈。三是推動消費融合創新。四是打造消費時尚風向標。五是加強消費環境建設。六是完善消費促進機制。

  中國網發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盤和林文章表示,自全球經濟危機以來,中國經濟逐漸由出口驅動轉向“內驅”,但高儲蓄率、高投資率和低消費率並存的“投資型驅動經濟”下,環境破壞、資源匱乏、投資與消費失衡等問題相伴而生,使得中國民眾收入水平增速緩慢,整個社會需求不足、產能過剩,經濟的粗放增長模式轉變成效緩慢。雖然在短時間內投資可以起到拉動和穩定經濟的作用,但是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在投資邊際效率遞減的規律下,投資和消費之間的扭曲,使得投資很難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持續的穩定的動力。

  而深化供給側改革,轉向高質量消費主導型經濟增長方式,是中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現實選擇,已經火爆了十年的“雙十一”就是最好的印證。2009年天貓舉辦第一個雙十一,銷售額僅為0.5億元,2010年9.6億,增長1772%,2012年破百億,2016年破千億,每一年都在刷新紀錄, 2018年天貓“雙十一”單日成交額達到2135億元,相當於2017年上海消費品年零售額的1/5,更是超過南昌、太原等省會城市。

  文章分析,從現實看,中國要想實現消費主導型的經濟增長,仍面臨著居民消費費率長期偏低,中高端消費供需結構矛盾突出,資源空間錯配等困境。而隨著全球經濟的深化發展,消費的全球化已經成為時代的潮流趨勢,將消費的空間從本國擴展到世界,構建以消費功能為中心的國際城市,不僅僅是全球化時代的必然趨勢,更是轉變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實現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戰略。

  一直以來,中國參加國際經濟價值鏈的方式都是:向國外輸出價格低廉的製造產品,近兩年隨著境外旅遊和境外購物的興起中國消費力不斷向外流失,導致中國始終處於價值被輸出方。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不僅有助於國內高端消費力的回流,拉動中國經濟增長,另一方面,也有助於通過消費構建一個價值輸入渠道,扭轉中國參加國家價值鏈的地位。

  同時消費作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越來越能夠證明,在當前這個時代下,其對城市興起具有重要的決定作用。 杭州、武漢、成都、天津、寧波等同作為老牌的工業明星城市,由於城市增長模式的不同,近兩年不斷分化,武漢、杭州、成都作為不斷崛起的“消費中心城市”後來居上,而天津、寧波等等工業城市增長則日漸增長乏力。

  國際消費中心的培育,有利於統籌國內外市場,幫助城市形成服務業發展的新高地,促進城市功能的轉變和優化,這不僅有利於城市產業結構的優化,更有助於形成經濟增長發展轉變的先生力量,輻射帶動周邊城市群經濟增長模式逐漸過渡。

  而對個人而言,其消費的產品和水平很大程度是由生產決定的,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明確指出,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因而消費者消費升級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供給側。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建立,有利於消費品的積聚形成規模效應,帶給消費者更多樣的選擇和更優質的體驗,推動消費結構的升級,成為消費者結構升級的重要載體。

  文章最後說,值得一提的是,自2019年商務部明確提出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試點以來,各城市迅速響應。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成都、廈門、大連、哈爾濱等大城市都致力於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國際消費中心作為中國新的發展戰略,對於消費結構升級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毋庸置疑。不過竊認為,作為全國性發展戰略,各地需要根據城市禀賦和消費特點,精准定位,形成自己的特色與競爭優勢,更好的促進城市消費升級與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