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精准施策提升財政資金支農效能
http://www.CRNTT.com   2019-12-02 08:36:33


  中評社北京12月2日電/不同地方在農業現代化水平、投入資金、自然條件等方面存在差異,不能一味簡單地從投入量上做加法,而應根據自身實際因地制宜,優化配置投入要素,動態調整支出結構,提高投入管理水平,高效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這幾年,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不斷增加農業農村投入,尤其是財政資金對農業農村的投入快速增長,我國農業發展的基礎不斷夯實。然而,筆者近日在調研中發現,部分地方農業農村投入過度追求總量指標,存在投入與產出不匹配現象,少數地方甚至為了凸顯政績,忽視本地實際和市場需求,頻繁增加或更換主導產業,盲目上馬新的農業項目,結果過多的投入沒能帶來相應的產出,反而造成資金和資源的浪費。

  農業農村投入對“三農”事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毋庸置疑,但投入並非越大越好,關鍵還要結合產出看效率。近年來,中央提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確要求要確保農業農村投入適度增加,著力優化投入結構,創新使用方式,提升支農效能。筆者認為,在對待農業農村投入問題上,各地要把握“度”,追求“效”,不能把總量指標作為衡量投入情況的唯一標準,而應在關注投入總量的同時,提高投入效率,避免出現投入冗餘。

  農業農村投入包括勞動力、資金、生產資料、農業科技等多種要素的投入。投入效率與投入要素、規模、結構及當地的自然環境都有很大關係。只有各投入要素達到最優分配時,支農效能才能最高。不同地區即使在自然環境相同、投入規模一致的情況下,如果投入結構或者比例不同,最後的產出效率也會有高低優劣之分。

  現實中,不同地方在農業現代化水平、投入資金、自然條件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各地不能一味簡單地從投入量上做加法,而應根據自身實際因地制宜,優化配置投入要素,動態調整支出結構,提高投入管理水平,以盡可能少的投入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用高效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在財力相對薄弱的貧困地區,“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顯得尤為重要。要看到,有些地方儘管投入總量並不高,但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管理科學,同樣可以達到最優效率。

  各級政府應建立相應的問責制度,通過完善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強化農業農村投入的效率。各地在尋求提高農業農村投入效率的途徑時,應當對自身發展階段和環境影響因素做出綜合考量,然後精准施策。對於當前投入效率較高的地方來說,產出增加比例已大於投入比例,可以通過擴大農業生產規模、加強農業科學技術運用、完善農村配套設施等方式,帶動更大產出和投入效率提升。相比較而言,投入出現冗餘的地方則需及時調整發展思路,從增加要素投入轉變到各投入要素的內部優化上,在保持一定投入規模基礎上,對農業結構、資源配比等調整優化,力爭實現投入效率的最優化,滿足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吳陸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