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以改革破除機制障礙 激活蟄伏的發展潛能
http://www.CRNTT.com   2019-12-16 08:19:01


  中評社北京12月16日電/剛剛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認為,中國正處於“三期叠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時期,外部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但是,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社論稱,因為我們有黨的堅強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雄厚物質技術基礎,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有龐大的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全黨全國堅定信心、同心同德,一定能戰勝各種風險挑戰。

  文章分析,會議要求明年的工作“堅持穩字當頭”,完善和強化“六穩”舉措,健全財政、貨幣、就業等政策協同和傳導落實機制,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為了強化對“穩”的理解,會議特別強調了系統和全局的觀念。要求必須從系統論出發優化經濟治理方式,加強全局觀念,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即穩定)。同時,要求樹立全面、整體的觀念,遵循經濟社會發展規律,重大政策出台和調整要進行綜合影響評估等。

  在穩字當頭的總要求下,必須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在社會政策方面,會議將民生政策放在更加靠前的位置,要求確保民生特別是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政府必須保基本,政策注重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尤其提到了穩定就業總量,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有效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上學難問題等。並在住房問題上做出更多的要求和部署。

  會議提出堅決打好、打贏三大攻堅戰。三大攻堅戰是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其中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列首位。本次會議認為,我國金融體系總體健康,具備化解各類風險的能力。要保持宏觀杠杆率基本穩定,壓實各方責任。這是因為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裡,金融部門在去杠杆、防風險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降低了杠杆,拆解了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各種隱患,並加快了金融體制改革,擴大了開放。

  應當說,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已經取得了重大成效,在金融體系總體恢復健康的背景下,應該將重點放在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如果繼續以去杠杆為主要工作,則會有過度緊縮的可能,反而會製造風險,至少會帶來緊縮預期影響投資與信用。

  所以,對此不應過度解讀,比如據此得出貨幣政策要寬鬆的結論也是不成立的。會議提出繼續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求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但金融的主要工作仍然是繼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融資,更好緩解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此外,積極的財政政策也是有要求的,即必須提質增效,確保支出科學健康。此次會議提出財政政策必須結構調整,壓縮政府一般性支出,做好重點領域保障,支持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會議還要求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要同消費、投資、就業、產業、區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製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這些要求對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形成了約束條件,以防範為了刺激增長通過加杠杆的方式進行無效或低效投資。

  會議在推動高質量發展、落實創新驅動戰略、推進區域發展戰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國企改革等方面,繼續沿著自十九大以來的部署穩步推進,逐步深入。比較突出的一個變化是,會議提出要改革土地計劃管理方式,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如果土地改革與地方財稅改革同時推進,將是中國經濟體制重大變化,並會有力的促進中國經濟發展。

  文章指出,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下,以確保穩定為前提,實現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必須創造性的把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在黨中央的統一領導之下,通過改革破除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激活蟄伏的發展潛能,激勵地方、企業與個人,提高經濟活力,推動中國經濟更好的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