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蔡英文當局南海政策風險研判及應對
http://www.CRNTT.com   2020-02-02 00:14:54


中國大陸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努力構建兩岸南海“第二軌”協商機制。
  中評社╱題:蔡英文當局南海政策風險研判及應對 作者:陳本鏗(福州),福建省委黨校閩台研究院研究人員、博士

  2016年蔡英文上台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出現“冷和平”,並已呈現相互對抗的趨勢。在南海問題上,民進黨當局一味凸顯台灣主體性,南海政策具有消極繼承性、操弄政策性、一昧反陸性和危害嚴重性等特點。未來蔡英文當局的南海政策將加大倚美力度,增加兩岸中國人在南海共同維權難度;面臨複雜化與多邊化趨勢;重點將移至太平島開發建設;與國民黨南海政策一定程度上將呈現趨同化;南海政策與“新南向政策”角色將易位。對此,中國大陸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努力構建兩岸南海“第二軌”協商機制,同時要克服抵消蔡英文極力推行“新南向政策”帶來的負面效應,並加強中華民族共同身份認同,建構休戚與共的兩岸南海命運共同體。

  隨著島內政治情勢繼續發生對民進黨不利的變化,以及美國繼續打“台灣牌”,蔡英文當局有可能尋求在南海問題立場的倒退,換取美國和東盟對其“台獨”主張和行動的實際支持。未來觀察蔡英文當局對於兩岸關係發展持有的態度立場,其南海政策也是一個重要切入點。

  一、蔡英文當局南海政策主張的概述梳理

  真正理解並弄清蔡英文當局南海政策,有必要從陳水扁執政時期,民進黨推行的南海政策進行追根溯源,開展深入剖析,而對蔡英文南海政策概述主要分為2008—2016年民進黨南海政策〔1〕以及2016年以來蔡英文執政後所推行的南海政策主張。

  第一、陳水扁時期南海政策扼要梳理。2000年12月,剛就任台灣地區領導人不到7個月的陳水扁,就視察南海中的東沙島,試圖通過在東沙島與南海其他聲索國之間建立“南海資源共同開發、和平成果共同維護”的和平共享聯繫機制,但目的是要實現台灣“海洋立國”春秋大夢。2003年1月,台灣地區副領導人呂秀蓮視察東沙群島時,發表了“海洋立國·海洋戰略”宣言,提出“台灣必須以海權思想為核心,海洋戰略為指導,規劃我們的海洋政策,落實‘海洋立國’的目標”。〔2〕突出台灣是一個“海洋國家”,“海洋立國”是台灣發展的新藍圖,海洋戰略發展目標應該是以台灣為中心。2004年民進黨當局出台《國家海洋政策綱領》,2006年和2007年先後發表《海洋政策白皮書》和《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2007年1月,陳水扁宣佈在東沙群島,成立台灣第一座“國家級”海洋公園——“東沙環礁國家公園”。2008年2月,陳水扁在時任“國防部長”李天羽的陪同下,首次登上南沙群島中的太平島,進行所謂“主權”宣示,並趁勢提出“南沙倡議”,聲稱要實現“參與南海協商對話、防止他國爭奪南海海洋資源以及保護海洋環境免遭破壞”等三大目標,並呼籲其他南海聲索國要以“環境保護取代主權爭議,以生態存續替代資源掠奪”。陳水扁時期台灣的南海政策主張,大打環境生態牌,試圖以“環境外交”讓台灣與世界接軌,其實質目的還是為了凸顯“海洋立國”,鼓吹“主權”意識,立足“有限主權”。

  第二、2008—2016年民進黨“在野”時期南海政策。早在2011年7月,民進黨中央提出台灣要在國際法及多邊架構下,在南海問題上實現“主權、和平、合作、發展”目標。同年8月,蔡英文首次宣佈參選台灣地區領導人後,發佈“十年政綱”中,提出“南海周邊海域紛爭與衝突,應本‘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之精神,在國際法下,共同就海洋資源開發、海洋污染防治、海上安全等海洋合作事宜,建立多邊協商機制,解決紛爭”〔3〕。2014年5月,曾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研究員包淳亮,在新加坡《聯合早報》撰文,稱認為太平島與台灣百姓並無多少利害關係,每年還要支付數億元維持費用在這個“雞肋”,應該把太平島這個“不良資產”賣給中國大陸〔4〕。台前“國防副部長”柯承亨建議民進黨要放棄以現有“U型線”〔5〕的南海政策主張,蔡英文並未否認,還伺機大談加強美日戰略夥伴關係。蔡英文決定第二次參選台灣地區領導人後,島內民眾紛紛質疑其是否真正會放棄南海“主權”,對此蔡英文詭辯“絕不放棄對太平島‘主權’,主張用和平手段處理南海‘主權’問題,堅持公海上的航行自由權”。〔6〕12月,民進黨新境界文教基金會發表《“國防”政策藍皮書》,提出要將太平島變為國際“人道救援”和“災害防救”的重要基地和國際合作計畫專案。2015年5月,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聲稱,美國提出南海各方“不再爭奪島礁與設立前哨戰,不改變南海地形地貌,不採取針對他國單邊行動”的“三不建議”,符合南海現狀,呼籲蔡英文將其納入競選綱要。此外,針對媒體相關人士詢及“綠營對美釋棄南海‘主權’論”一事,該党發言人鄭運鵬表示,“如果各國對南海主權有爭議的,都應建立在國際法前提下,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作為基礎,在國際機制下獲得和平的解決與理性的討論”。〔7〕

  第三、2016年蔡英文執政後南海政策主張。2016年5月20日就職演說上,蔡英文對南海政策含糊其辭、三緘其口、避重就輕,表示有責任捍衛“中華民國主權領土”,提出要“擱置爭議、共同開發”。7月12日,在美國主導下,由菲律賓和日本炮製的國際仲裁法庭將太平島由“島”性質判為“礁”。台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表示“不接受台灣作為中國一部分” 、“反對太平島由島變礁”、“對台沒有任何法律約束力”、“台灣無法接受”的立場。7月13日,蔡英文登上康定級迪化艦,表示台灣“將不排除一切捍衛南海‘主權’行動”,後經媒體報導,台當局已著手準備讓蔡英文登上太平島伸張“主權”,但台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負責人黃重彥在隨後記者會上卻反駁,表示“這是一項沒有經過查證的錯誤訊息”。不出意外的是,當仲裁案過後,蔡當局對南海問題又呈現消極態度。7月19日,當台“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組團前往太平島,進行“主權”宣示,並邀請時任台防務部門負責人馮世寬一起同行,卻遭到後者婉拒。而當民間團體前往太平島進行護漁行動,展示護權決心,民進黨當局卻橫加阻擾,揚言嚴懲漁民,甚至台行政機構發言人竟威脅,“漁民到太平島,將使得‘國家主權’蕩然無存”。7月23日,蔡英文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時提出,鑒於台灣並未受邀參與仲裁,仲裁庭將台灣矮化為中國台灣當局,太平島島嶼地位被人為降低等三個緣由,拒不接受仲裁庭判決。同時,她提出解決南海問題要“堅持和平處理,遵守國際法以及維護南海航行和飛越自由”等三個原則,但沒有提及台灣在南海問題上與大陸之間聯繫,祇是籠統地將南海“主權”設定在目前台灣僅能控制的太平島及周邊海域,忽視中華民族南海歷史性權利。2017年8月,蔡英文在參加“亞太安全對話”論壇時,表示“台灣並沒有把太平島,拿來當作擴張與侵略的籌碼,而是持續從事研究及人道救援等作為。海巡署在南海舉行人道救援演習,目的在於強化台灣的緊急醫療後送機制以及海事研究的能力。雖然台灣被南海區域對話排除在外,但絕對不會停止捍衛區域航行和飛航的自由”。〔8〕2018年4月,台灣當局成立“海洋委員會”,提出健全海洋法制,做好生態保育工作;配合政策,推動海洋產業以及強化海洋研究能量,培育海洋人才等三個努力目標。 2019年6月,在參加“海事安全對話”會見專家學者時,蔡英文表達“台灣願意持續跟相關國家對話合作,一起促進南海和平、保護南海資源”的意願。〔9〕

  二、蔡英文南海政策的特點剖析

  蔡英文的南海政策繼承民進黨一貫的消極性,操弄南海議題,實現騙取選票目的,對兩岸南海合作一味採取排斥及反對。蔡當局推行的南海政策所產生的後果可謂相當嚴重。因此,可以將蔡英文南海政策特點歸納為具有消極繼承性、操弄政策性、一味反陸性和危害嚴重性等特點。

  第一、消極繼承,淡化南海權益。無論是首次還是第二次參選台灣地區領導人的前後,蔡英文始終都沒有談及中華民族在南海歷史性水域或歷史性權利,對“十一段線”完全持消極態度,祇強調維護太平島及其周圍島嶼的權益,對中華民族南海“祖產”竟隻字不提,更甭說兩岸可在南海實現合作的可能性。2014年9月,台灣“國安會”前副秘書長張旭成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候,提出“民進黨若執政,將考慮放棄南海主權”,“國民黨在二戰戰後提出的‘九段線’與台灣沒有關係,台灣的立場與中國強調歷史、強調中國的主權是不一樣的”。〔10〕蔡英文並未就此進行否認。2015年6月,民進黨發言人阮昭雄表示“蔡英文主席在南海問題上表態已經不止一次重申,該主張的‘主權’,我們都會主張,至於(南海)爭議部分,我們將會遵照國際法相關規定處理”。〔11〕2018年5月,蔡英文在會見海事安全對話外國專家學者時,第一次明瞭表示“在南海海域,我們主張‘擱置爭議、共同開發’”〔12〕,直接放棄馬英九時期的“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基本原則。同年6月,根據台灣《壹週刊》報導“民進黨當局目前正研議是否將太平島租借給美軍的可能性”,蔡英文後來雖立馬出面否認,但無風不起浪,這實際表明民進黨當局對此政策已行之有年。蔡英文雖言稱不會放棄太平島,但對於整個南海“主權”與海洋權益,是否真正要放棄,採取模糊不定的態度,不禁讓人懷疑其南海政策具有某種程度的消極性。

  第二、操弄政策,愚弄台灣選民。早在2000—2008年期間,陳水扁、呂秀蓮故作姿態,拉高聲勢,前往南海頓島進行“主權”宣示,尋求增加媒體曝光率,達到實現騙取選票目的。台灣是個選舉密度非常高的社會,而政黨將取得選票奉為贏得政權的圭臬。“利用義正辭嚴的語言和華麗的辭藻,民進黨儘量包裝南海政策,包裝不能說的秘密,防止島內民眾民意反彈”。〔13〕蔡英文對於南海問題的各種表態,例如聲稱不會放棄太平島,按照國際法相關規定處理南海爭端,對部分“淺藍”和中間選民有一定吸引力。但為了滿足大多數“泛綠”選民,要模糊“中華民國”對南海“主權”要求,表明海峽兩岸不會在南海產生任何形式的交集。蔡英文當局在南海問題上極力拉攏“泛綠”選民,積極爭取部分“淺藍”選民和中間選民,力求做到“藍綠”選票通吃,實現了既不開罪選民,又可以實現騙取選票目的。

  第三、一味反對中國大陸。為凸顯台灣主體性,實現“台獨”目的,即便在南海問題上祇涉及經貿文化、能源合作、人道救援等低階政治議題,蔡英文當局都斷然拒絕,完全排斥兩岸合作。南海仲裁案後,據台灣新黨所作民調顯示,有39.8%的台灣民眾可考慮與大陸聯手維護主權,僅7.5%的人認為“應該聽美國的”。此外,高達75%的民眾認為漁民遭到威脅,而政府又沒有能力時,可接受大陸援手。 〔14〕島內部分學者建議,兩岸可適時在南海問題上展開合作,藉此時機改善兩岸關係,民進黨籍民意代表蕭美琴卻利用職權之便,以將會造成“國安威脅”為由,加以批伐。兩岸合作“不但無法有效解決南海爭端,更會使國際社會產生混淆,錯認台灣在南海議題上承認中國的“宗主權”,成為破壞南海區域和平穩定的麻煩製造者”。〔15〕2017年12月,台灣地區副領導人陳建仁出席“第七屆台美日三邊安全對話研討會”,完全忽視南海仲裁案對兩岸共同危害的影響,卻大肆批判中國大陸“繼續在南海‘挑釁’,無視南海仲裁法庭對它與菲律賓爭端之間的裁決”。2018年9月,在參加“亞太智庫領袖峰會”開幕式時,蔡英文竟大言不慚,“亞太各國仍須努力因應與日俱增的中國軍事威脅,特別是在南海等區域,在區域安全及戰略問題上的合作,台灣將創造更多合作可能性”。〔16〕2019年6月,在參加“海事安全對話”會見國外專家學者時,污衊中國大陸“不斷在台海、東海及南海擴張海權,不僅影響兩岸現狀,也威脅區域的和平穩定”。〔17〕與此同時,民進黨當局認為,中國大陸提倡雙邊機制解決南海問題,會被陷入大陸採取“切香腸”式的“構陷”,很容易對其他南海聲索國進行“各個擊破”,主張引入美國因素,配合美方南海“航行自由計畫”,保持對大陸高壓態勢,牽制甚至制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