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放鬆城市戶籍管制,激發中國經濟活力
http://www.CRNTT.com   2019-12-29 08:48:26


  中評社北京12月29日電/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意見提出,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完善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占主要比例。

  早在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印發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就提出,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此次以兩辦名義印發意見,意味著全國大多數城市取消落戶限制“靴子落地”。此舉也是對此前國務院提出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的延續,必將進一步暢通流動渠道,激發社會流動活力。

  大中城市取消或放寬落戶限制,充分體現了中央對各地既有實踐的承認。如河北石家莊,河南開封、洛陽等很多城市已宣布全面放開落戶限制。上個月,廣西亦出台政策,全面放開城鎮落戶條件,取消參保、居住年限、就業年限等落戶限制。此外,去年以來,武漢、西安等超過500萬人口的大城市,也紛紛出台多項挽留人才的政策,加入到“搶人”的城市陣營中來。

  此外,這也表明提高集聚度、促進流動性,確實順應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更符合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城市化的核心是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能夠推動創新、吸引人才、鼓勵創業,進而促進社會與經濟的流動性,實現城市的繁榮。

  對於當下中國而言,人口流動實際上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農民(勞動力)進城,實現從鄉土社會向城市現代社會的融入;二是人才在不同城市間的順暢流動。兩者都是“硬骨頭”,都存在很多制度性的障礙,比如農民進城如何妥善解決土地承包的問題,如何分享城市的公共服務等,這些問題不解決,或將會抵消“打開城門”的意義和價值。

  城市人口增多、集聚性提高,可能會帶來一些諸如交通、醫療、教育等資源緊張的問題,但出現這些問題,恰恰表明,我們的城市確實應該加快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了。這本身也是未來城市發展的方向所在。

  此番城市落戶限制再鬆綁,不僅會促進城市公共服務的完善,使之更大範圍覆蓋流入人口,也會因為消費需求的增加,激發民眾的潛在消費力,促進經濟健康發展。而單個的城市一旦與周邊城市連綴起來,則會形成規模較大的城市群,釋放出巨大的經濟發展能量。

  要認識到,作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本身也是一種優勢。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我們獲益於這種人口紅利,實現了經濟的高速增長。如今,靠低廉勞動力支撐的人口紅利已不可持續,那麼,通過放鬆戶籍,對人口結構主動調整,或能產生第二次人口紅利,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內生動力。

  通過放鬆城市落戶限制,讓更多的勞動力和人才流動起來,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資本;讓我們的城市少一些有形和無形的門檻,多一些友好和彈性,不僅會讓民眾舒心,也必然會形成創業創新的活力,有益中國經濟的長遠布局。

  中國經濟本身有活力,這活力就蘊藏在千千萬萬的國民當中,就蘊藏在遍布全國各地的大中小城市當中。人,先能詩意的栖居,順暢的流動,方能更熱情地投入到經濟建設之中。而繼續鬆綁城市落戶限制,便是對這一理念的切實踐行。

  來源: 新京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