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促經濟穩健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0-01-04 08:19:50


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中評社北京1月4日電/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打好基礎,做好經濟工作十分重要。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並且對“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這為我們做好2020年經濟工作、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經濟日報發表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付芳文章表示,應該看到,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們要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軸,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牽引和帶動其他領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協同推進、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為政、分散用力。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不言而喻。

  當前,中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叠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同時,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世界大變局加速演變的特征更趨明顯,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顯著增多。對此,我們需立足於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沉著應對各種風險挑戰。

  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推進

  文章認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近年來,中國不斷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金融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等,就是為了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一系列改革舉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經濟持續穩健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政府職能轉變成效顯著。黨的十八大以來,“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取得了明顯成效。通過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確立市場准入負面清單,降低准入門檻,削減和下放部分行政審批事項,減少了政府對市場的過多干預,提高了政府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能力和水平。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規範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客觀需要,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應有之義和重要內容。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有力地保障和支持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並對經濟體制其他方面的改革起到了引領作用。

  國有企業改革漸顯成效。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承擔著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近年來,國有企業改革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為突破口,改革範圍覆蓋了微觀層面和宏觀層面,改革內容包括對國有企業進行分類改革、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推動監管職能轉變、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國有資本布局優化調整,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對推動高質量發展亦將產生深遠影響。

  金融體制改革取得進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不斷發展,金融制度效率得到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逐漸增加。普惠金融、金融扶貧、綠色金融、科技金融、小微金融等得到了發展。互聯網、數字化的快速發展,為金融服務大眾提供了更多路徑,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可得性。

  財稅體制改革成就斐然。中國在財稅體制改革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在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建立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制度、深化稅制改革、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進展。2019年,中國還出台了有史以來力度最大、規模空前的減稅降費政策,有效減輕了企業成本負擔,增加了居民可支配收入。

  深化改革需要攻堅克難

  文章指出,現實地看,我們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已經取得不小進展,但實現深化改革目標還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一是政府、市場的邊界不夠清晰。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越來越向往和期盼,對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和行政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政府而言,哪些該管,哪些不該管,該管多少,都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如果不能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需要進行調整,將使經濟資源得不到合理配置,也會影響到政府實現行政效能最大化。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